新思維 新農民——看奎文區破解“三農”難題
發布時間:2003-07-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日踏訪濰坊市奎文區,不禁為這里解決“三農”問題新思維引發的沖擊波所感嘆:新農村催生新農民,新農民振興新農業,從而使“三農”問題得到了有效破解。
退農進商
——舊村改造改出“前置車間”
來到北苑街道沙窩村委辦公室,恰逢村黨支部書記賈振能正在送別慕名前來租賃廠房的濰坊沿海港機械有限公司的孫經理一行。“你們這已經是第八撥了,沒辦法,確實半間廠房也騰不出來了!”賈振能樂呵呵地說。
奎文區是濰坊市中心區,農民人均耕地0·2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地矛盾日趨緊張。該區在推進以“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住房樓房化、管理物業化”為主要內容的舊村改造過程中,鼓勵有條件的無地村、少地村將舊村改造后騰出來的民房,或因陋就簡改造為廠房,或推倒重建標準廠房,或建設工業園區,把舊村變成引導農民退農進商的“前置車間”。去年全區新建農民住宅樓114萬平方米,農民住房樓房化比例達到60·7%,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前置車間”面積突破8萬平方米,吸引到位資金1·47億美元。
沙窩村通過舊村改造,全村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寬敞漂亮的樓房,“變臉”后的老民房已引進各類項目10多個,總投資4000多萬元,年產值1億多元,每年僅租賃費一項就給村里帶來近100萬元的收入。
舍農興工
——農民搖身變成“上班族”
“一個月有六七百元的收入,工作環境干凈衛生,和以前下坡種地的確大不一樣!”面對到訪的記者,山東濰坊鑫榮制衣有限公司職工劉新梅紅潤的臉龐盈滿笑意。
劉新梅原是南苑街道劉家沙窩西村的村民,投資3·5億元的織布、漂染項目落戶南苑街道后,一次性吸納周圍村莊300多名村民進廠上班。
奎文區緊緊圍繞農民的就業和致富問題,推動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農民就業和農業用地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生產經營向資本運營轉移,通過轉移實現人口、土地、就業方式和生活方式城市化,特別是通過壯大街村工業“底盤”,走工業強村的路子,實現農村勞動力的“職工化”。
“舍農興工最直接的好處有三:一是壯大了地方稅源,二是緩解了城郊結合部無地村、少地村農民的就業壓力,三是富裕了農民,推動了城市化進程?!笨膮^委書記王元榜如是說。
目前全區各類街村企業已助推8000多名農民“洗腳上岸”,使他們成了名副其實的“上班族”。
減農增“綠”
——城鄉互動實現雙贏
步入廿里堡街道南屯村建設中的金寶生態家園,很難讓人把眼前的一切和農民二字聯系起來:種植觀賞區里熱帶植物園、茶葉種植園、中草藥種植園、果樹種植園向游客展現植物四季生長全景;綠色餐飲區里客人進入高溫棚當場“選秀”,品嘗無公害綠色食品。
村企合一的山東金寶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戴瑞德說:“我們聘請專家對金寶生態家園進行設計,將建設成為濰坊市最大的現代農業生態旅游基地。”隨著金寶樂園、金秀湖風景區、濰坊植物園等“綠”字號景點的先后建立,目前南屯村已投入旅游產業4000余萬元,年均創收400多萬元。
奎文區實施投資主體多元化戰略,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我所用,引導近郊農村資本介入城市綠化美化,實現城鄉互動,合作雙贏。
地處梨園街道九龍山村的九龍山樹木園,幾年前還是一塊無人問津的撂荒地,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運作下,街村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現在儼然變成一處占地1000多畝的現代都市里的“世外桃源”,清澈見底的湖水、芳草茵茵的綠地、競相綻放的荷花吸引市民紛紛前來參觀。廿里堡街道北王村投資1000多萬元,在一片廢棄地上建起了濰州樂園;馬少野村正在規劃建設鳶都湖觀光度假區……目前全區有“農”字號資本介入的城市綠地花園已達10余處,在為農民增加收入的同時,也為市民送去了溫馨。(崔永剛 高培權 范曙光)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