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av永久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專題推薦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圓滿落幕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圓...

    2025食用菌市場征訂季火熱開啟

    2025食用菌市場征訂季火熱開啟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里龍江省食用菌協會第三屆二次理事會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里...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食藥用菌與林下經濟發展研討會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食...

    中國鄉鎮企業協會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成立暨2024食用菌產業數智化創新發展大會勝利閉幕

    中國鄉鎮企業協會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成...

    王連錚:大豆產業 鍍亮中國農業經濟

    發布時間:2003-08-1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大豆勝似黃金將占半壁江山 ——著名農業科學家、農業部原副部長王連錚訪談錄 記者從農業部了解到,我國政府已計劃采取措施,從今年9月底開始停止大豆進口。今年我國大豆進口一直保持強勁勢頭。目前中國質檢總局在發放大豆進口許可證上采取拖延戰術,進口商只有拿到進口許可證,進口大豆貨船方能在華卸貨。貿易商在和農業部官員會晤后表示,我國政府預期從9月20日轉基因臨時條例到期時起,在超過30天的時間內將會停止進口大豆的到貨。據一位供職于某國際貿易行的上海貿易商表示,從9月底到11月初,預期我國不會允許進口大豆到港,以此來遏制超出預期水平的大豆進口,因為中國認為這導致大豆價格下滑,并且影響了種植者的利潤。 據記者從海關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的大豆進口總量達到1015萬噸,同比增長211.6%。我國通常在9月和10月份開始收獲新豆,屆時為了支持國內價格來保護農民的利益,政府可能會推遲轉基因產品安全許可證的發放。 原農業部副部長、著名大豆專家王連錚認為,在控制大豆進口的同時,要大力發展國產大豆產業,以此來保證國內市場的需求及廣大農民的利益。那么,國產大豆能否撐起未來農業經濟的半壁江山?這將是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為此,本報記者于近期對我國著名大豆專家、原農業部副部長王連錚做了一次獨家專訪。 加速產品轉化大豆可以變黃金 記者:大豆產業是一個大有發展潛力的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它等待著有競爭實力的企業來挖掘和利用,那么,如何才能將這商機變成現實的生產力呢? 王連錚:近年來,大豆深加工在國際上受到高度重視,深加工產品,如大豆蛋白、大豆核酸、大豆低聚糖、大豆皂甙、大豆磷脂和大豆異黃酮等深受市場歡迎。世界大豆制品已達到1.2萬余種。從大豆到分離蛋白增值3倍,再制成火腿腸增值15倍。目前,注射用大豆蛋白售價400元一支,而純度較高的磷脂已達700萬元/噸。 近期有媒體報道,被人們視為健康“保護傘”的天然維生素E、大豆異黃酮、大豆蛋白等大豆精深加工系列產品,一年后可在中國大豆資源大省--黑龍江實現批量生產。預計該項目投產后,可使黑龍江省1/3的大豆轉化增值,每年可為農戶增收兩億元,戶均增收1000元。 我國雖然一直是大豆的故鄉,但仍以傳統的加工產業如加工豆制品、食用油等低附加值產品為主。我國初具規模的大豆加工企業有4300家,其中一多半是榨油企業。加工層次偏低,高科技產品少。大豆食品加工企業深加工能力薄弱,除少數高科技企業致力于大豆綜合開發利用外,全國有80%以上的豆制品企業產品仍屬初級加工產品,豆渣、豆皮等副產品作為飼料原料等被廢棄掉;傳統、新興和營養保健三大系列大豆食品沒有形成合理規模和比例,而作為營養保健功能的大豆深加工產品的研制和開發仍處于起步階段。 有資料表明,認識誤區也阻礙了大豆深加工的發展。由于沒有專門的宣傳,對大豆營養價值的深入認識不夠,減少了市場對大豆深加工產品的選購率。我國經常食用的仍是一些傳統的大豆食品,這些食品的產銷形式都很落后,很少有機構和企業對此進行專門投資和研究。 我國的糧油加工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不能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后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從總體上看,單個企業規模太小,數量過多,經營分散,生產集中度不高;產品總體質量水平和檔次上不去;科技投入也少,研究開發力量弱,許多科研成果沒有轉化成產品實現產業化;產品的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不完善。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發展國際貿易的需要。 為解決大豆產業存在的問題,振興大豆產業,讓大豆變成金子。我認為首先要走“三化”道路,即生產工業化、品種多元化和經營產業化。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努力開發多種口感和風味的產品;其次,企業要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大豆食品的附加值。做好大豆的綜合開發利用;還要鼓勵和支持綠色食品認證,使大豆食品向環保型方向發展,同時要促進大豆向主食產品的開發。 如何提高國產大豆競爭力 記者:大豆產業能否應對加入世貿組織和經濟全球化后新形勢的挑戰?國產大豆如何提高國際競爭力? 王連錚:要提高大豆的市場競爭力,我認為必須加強對優良品種的研究和開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覺得現代基因組學研究極有可能帶來一場“大豆革命”,抓住基因組學研究就抓住了未來大豆育種技術的核心。據我所知,中國科技管理部門已零星設置了一些與大豆基因組研究有關的項目和課題,但缺少一個專門組織以及系統完整的計劃,這是中國在該領域與發達國家的主要差距所在。 美國大豆聯合委員會兩年前發布了大豆基因組白皮書,同時啟動一項大豆基因組研究計劃。美國科學家認為,大豆改良的關鍵在于技術上的革新。 中國全國性的大豆研究計劃已進行了18年,主要以提高大豆脂肪及蛋白質含量為目標。研究人員育成388個新品種,其中包括油脂含量達23%、蛋白質含量達47%的優良商用品種。 多年來,我國大豆改良研究進展顯著,但與國際大豆發展和中國自身的需求相比還遠遠不夠。產量提高的關鍵是品種的遺傳基礎,改進大豆生產技術必須首先發展遺傳改良研究。所以我認為,國家應鼓勵發展具有自主育種體系的國營或私營種子公司,逐步將主要大豆品種選育、種子生產、種子銷售納入種子公司的渠道,形成新的種子產業體系。與此同時,圍繞大豆遺傳改良建設起一支育種、資源、遺傳、生理乃至農業機械相互配合,交叉滲透的研究隊伍。 據我們掌握的資料表明,目前美國大豆的年產量居世界首位,達7000余萬噸,約占世界總量的50%,而我國卻已由世界第一退居第四。中國已由傳統的大豆生產和出口大國轉變為大豆進口國。鑒于此,中國要恢復大豆出口大國的地位,關鍵在于抓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對國內市場而言,一是要根據大豆的品質,分類種植和收購,以提高大豆質量;二是通過開辟國際市場,引導農民增加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和國內市場的開發。從國際市場來看,近幾年來,隨著歐盟境內各種食品丑聞不斷發生,歐盟、拉美等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消費者對食品質量的要求也愈來愈嚴。這正是擴大我國大豆對歐洲、拉美地區出口的好機遇。首先,由于瘋牛病病毒的主要傳播渠道是動物肉骨粉。因此隨著西歐、拉美許多國家相繼發現瘋牛病,一些國家已禁止使用動物肉骨粉飼料而改用植物粉飼料,這使豆粕及相關產品備受青睞。其次,人們追求自然已成為一種不可扭轉的趨勢。當前,一些歐盟商人已開始關注中國農產品。他們認為,由于技術原因,中國的一些產品仍大多屬于自然生長和生產,沒有受到以上這些現代病情的危害。所以說,這也正是擴大我國大豆在歐盟市場份額的大好時機。 如何看待大豆產業發展問題記者:近年來,我國大豆進口猛增,大豆產業面臨嚴峻挑戰,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到底如何看待大豆產業發展問題?我國大豆種植業到底有沒有發展前途? 王連錚:大豆原產于我國,發展大豆產業對我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首先,大豆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大豆是非常重要的植物蛋白質和食用油資源,也是一種潛力大、功能全的作物。大豆蛋白加工領域是大豆精深加工中極有潛力的領域,產品也大多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大豆中含有一些對人體有特殊功能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質,如磷脂、異黃酮、乳清蛋白、維生素E、低聚糖、大豆纖維等。這些物質的開發利用,也是大豆精深加工的重要領域。特別是大豆磷脂被譽為“大腦的食物”、“血管清道夫”、“可食用的化妝品”、安全有效和無毒副作用的天然營養保健品。異黃酮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等。大豆還正被廣泛應用于包裝、化工、環保、軍事、醫藥、紡織服裝、航空、航天等領域。其次,大豆是我國人民傳統的,具有重大營養保健價值的生活必需品。大豆是我國人民主要的植物蛋白營養來源作物;豆油則是國人主要優質油脂營養來源;豆粕是我國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飼料蛋白的主要來源。另外,種植大豆是解決農民就業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民增收特別是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涉及4000多萬農民的生存和發展,也影響到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發展大豆產業有利于東北、黃淮海地區乃至全國農業結構的戰略調整。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未來農業經濟發展中,大豆產業將會占半壁江山。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大豆蛋白占世界作物蛋白的64%,大豆油產量占世界食用植物油的32.5%,居首位。近10年來,全球大豆需求的增長是玉米的2.1倍。根據美國大豆協會的預測,2011年全球需求量將達7000萬噸。 我國發展大豆產業有巨大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大豆品種改良、栽培技術和條件改進的空間大,提高單產的潛力大。2002年,農業部、原國家計劃和發展委員會等在東北地區組織實施的1000萬畝高油產大豆示范,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畝產達174.7公斤,平均含油量為20%。我國應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制定大豆產業政策;制定大豆產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在鞏固發展東北大豆生產的基礎上,加快黃淮海、南方等地區大豆生產發展步伐;應以大豆品種改良和相應的栽培技術及其推廣體系為核心大力發展我國大豆科學技術;以國家級龍頭企業為中心,發展訂單農業,加速產業化經營;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農戶、龍頭企業、銀行聯合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最終使農民實現“先賣豆、后種地”,做到根據市場需要調整結構。只要采取得力措施,我國完全有能力把大豆產業培育成為優勢產業,并恢復為世界種植、加工和出口強國。 另外,我國主產區大豆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迅速,產業化前景廣闊。隨著大豆產業的發展,我國出現了一批以加工國產大豆為主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的發展促使大豆種植、加工和銷售的體制發生深刻變化,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大豆發展模式,為整個農業體制改革作出了很好的示范效應。這種模式的內涵是以較大經濟實力的加工龍頭企業為中心,通過訂單農業與農場和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黑龍江九三油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大連華農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成為了第一批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 “轉基因”對國產大豆有哪些影響 記者:“轉基因食品”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已經潛入我國尋常百姓的餐桌。據了解,目前我國餐桌上有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屬于轉基因食品,同時還有相當比例的其他進口轉基因農產品。請問,轉基因對我國大豆產業的發展將會有那些影響呢? 王連錚:我想,對于這個問題,國家應該盡快出臺相關措施,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簽管理,這也是為了保障我國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所必須采取的措施。 當前,國際上對于轉基因產品的安全隱患還沒有定論。歐盟國家、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對轉基因產品進行了進口限制,同時要求進口的轉基因產品必須貼上標簽,以便消費者自行選擇。 據我所知,近幾年我國大豆進口呈直線上升,成為大豆進口大國。海關的統計數據表明,去年進口大豆高達1040萬噸,專家預計今年進口大豆將超過1400萬噸,這一數字與我國自產大豆數量相當。我國進口大豆主要來源于美國、阿根廷和巴西3國,而這3個國家的出口以轉基因大豆為主。據最新統計,美國目前大豆種植面積中,轉基因大豆已經占到75%。 轉基因農產品是應用現代生物技術,通過基因重組方式,定向改造農作物的基因,以達到抗病蟲害以及增產增收的目的。20世紀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植物誕生。至今,全世界部分國家的大豆、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已經開始大量使用轉基因技術。 由于國際科技界對于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尚有爭議,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對轉基因產品進行了審慎的管理。尤其歐盟各國,要求食品中含有1%的轉基因產品都必須標識。我國政府也加強了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并正式出臺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要求進口轉基因食品也須貼標簽。 雖然我國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轉基因大豆進口國,但我國自產大豆還全部是傳統的非轉基因大豆。國際上非轉基因大豆的價格一般比轉基因大豆高出15%至20%。因此,我國大豆具有相當的國際競爭力。不過,由于目前我國還沒有對轉基因產品進行鑒別,致使部分產品出口受到影響。例如,不久前,一批王致和豆腐出口到韓國受拒,重要原因就是沒能證明是否屬于轉基因食品,而韓國要求轉基因食品必須貼標簽。 這樣,對現有的轉基因食品進行安全性鑒定就迫在眉睫。只有盡快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才能保障我國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同時也使我國自產大豆在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勢下,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我在很多的專門會議上不止一次強調過,我國應大力發展自己的非轉基因大豆的生產。目前,農業部已經提出了“大豆振興計劃”,全國的大豆生產面積正逐年擴大。其中,我國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近4年大豆面積增長1000多萬畝,產生了“九三油脂”等知名的綠色有機大豆品牌。 政府將大力促進大豆生產 記者:在現有條件下,國家控制大豆進口后,國產大豆生產能力能否擴大,能否滿足國內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 王連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但是未來對進口大豆的依賴性預計將減小,因為中國將挖掘其大豆生產潛力,利用其非轉基因作物的優勢。 前不久,中國的農業官員和政策顧問在北京召開的一次全國座談會上說,中國有能力通過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來大幅增加其大豆供應量。對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如果政府支持性政策適當,中國還有可能成為世界上主要的非轉基因大豆出口國。 據海關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中國年大豆進口量都超過了1000萬噸。而據我們了解的情況是,中國陸地和水生動物飼養行業的穩定增長將使2006年中國大豆需求量達到3400萬噸。幾年來,中國一直把重點放在例如大米和小麥等谷物的生產上,而沒有重視大豆,從而導致大豆生產的投資低、科學研究落后。因此現在大豆供應正在成為一個大問題,這促使我國政府開始慎重地考慮大豆政策問題。前幾天,我給溫家寶總理遞交了一份關于發展大豆產業的建議書,我想相關政策將會陸續出臺。 我認為,如果政府適度地重視大豆生產行業,中國很容易就能擴大其大豆播種面積,種植更多的蛋白質和油含量及單產水平都較高的大豆。由于自然條件優越,中國東北和黃河及淮河流域成為眾所周知的大豆生產“黃金區”。在未來的國產大豆發展計劃中,我國的大豆播種面積將從目前的900萬公頃擴大到1300萬公頃,從而使豆夾增產7000萬噸。至于高油大豆的生產,去年在我國東北地區試點的結果顯示,黑龍江省生產的大豆含油量達到了22.3%,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個百分點。除了擴大高油大豆的播種面積外,我國還可以大幅提高其大豆單產水平。去年我國的大豆單產為1620公斤/公頃,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40公斤。 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對其大豆出口實行巨額補貼。與美國不同,我國實際上沒有給予大豆任何補貼,相反,稅收和其它不合理措施卻提高了大豆生產成本。在這一點上,我國政府也將會進一步采取改進措施,努力擴大生產,再加上政府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實行政策和財政支持,將使中國到2006年將大豆產量增加到至少3600萬噸,從而很容易滿足國內需求。 “內補外調”給國產大豆更大的支撐 記者:前不久,在很多媒體上關于國產大豆的報道時,都提到“內補外調”這一說法,請問,什么叫“內補外調”?它對國產大豆的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 王連錚:所謂“內補”,就是加大對生產的補貼力度。應當充分利用WTO規則,對大豆生產給予各種支持,尤其是增加綠箱政策支持。據我們計算,在東北地區每年補貼3000萬畝,包括良種補貼、機耕補貼、農技推廣補貼,一年花10億元,單產提高20公斤,可使農民增收上百億元,節省進口外匯幾十億美元。補貼大豆生產環節,符合國際慣例。其他大國對農民也是這樣做的。政府補貼生產環節的目的是穩定面積,提高產品質量、推動產業發展。 “外調”就是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統籌產業發展,為大豆產業創造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如建立大豆加工、貿易新秩序,解決大豆的收購資金問題,解決大豆運輸不暢問題,對大豆龍頭企業、科研機構、產業協會、期貨市場的建立與發展給予支持等等。更多的工作是統籌,是各個部門將已經制定的政策在新的形勢下進行調整完善。 針對我國近年來大豆進口量急劇增加引起的經濟格局激烈動蕩以及中國大豆生產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有關部門和地方正采取切實措施,積極恢復發展我國大豆生產。 自2001年以來,農業部在對東北大豆主產區進行調查研究在基礎上,提出了《大豆振興發展計劃》。這個發展計劃的主要思路是以提高品質和單產為突破口,全面提高我國大豆的市場競爭力。2002年,農業部開始實施《高油大豆優勢區域發展規劃》,在東北地區安排了1000萬畝高油高產大豆示范區,平均畝產量達到了174.7公斤,比非示范區提高30.7公斤;含油率抽樣檢測為20.65%,接近進口大豆,比非示范區大豆含油率高1-1.5個百分點;粗蛋白含量39.68%,高于進口大豆;平均畝效益比非示范區增加37.5元。 示范項目得到國家的資金支持,高油大豆良種推廣補貼、免征大豆和豆粕運輸的鐵路建設基金、增加龍頭企業信貸支持等政策也開始實行。 國家的這些政策支持,對我國大豆產業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可謂“四兩撥千斤”。但要提高國產大豆競爭力,實現大豆產業的發展目標,需要長期努力,一些有效政策措施必須有持續性,尤其針對當前形勢,有的還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從近兩年出臺的政策看,對大豆產業發展最具推動力的是高油大豆良種推廣補貼政策。為了實現大豆振興發展計劃“五年打翻身仗”的目標,今年的示范面積擴大到2000萬畝,國家財政安排了兩億元補貼資金。 因此,當前需要弄清的問題是要不要對大豆生產給予支持?大豆在我國歷史上一直作為粗糧雜糧而不被重視,使得長期以來大豆生產的步伐跟不上大豆加工業的發展。 當我國遍布了外資、合資的使用進口先進壓榨設備的企業時,他們只能使用科技含量與之相匹配的進口大豆。但我們支持國產大豆生產的理由在于另一方面,即我們有巨大的食用大豆消費與非轉基因大豆制品市場,以及大豆主產區農民別無選擇的生產條件。這些是我們自己的現狀,發展了就是優勢,不發展就一無所有。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大量資金投入到加工項目,現在,社會資本已經將我國的大豆加工業扶持起來了,我們應及時調整資金投向,加大生產環節投入,以縮小生產與加工業間的差距。因此,在進口大豆沖擊下,我們應該統一認識,支持國產大豆生產不動搖。 背景鏈接: 轉基因大豆 世界上最早將轉基因技術用于農作物增產實驗的是美國煙草種植業,時間在20世紀80年代。而轉基因大豆的商業種植則始于1993年前后的美國,并迅速擴散到阿根廷、加拿大和巴西等國。歐美及日本等發達國家出于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考慮,先后對轉基因進行立法。我國于1996年7月10日由農業部發布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管理實施辦法》,2000年6月6日,頒發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02年1月7日,我國正式出臺了與之配套的實施細則,具體包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并已于今年的3月20日正式施行。 背景鏈接:黑龍江大豆產業浮出水面 黑龍江省是全國大豆的重點產區之一,在全國和東北地區大豆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黑龍江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黑龍江省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方案》。在穩定大豆面積的同時,計劃“十五”期末,力爭使大豆產業化經營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為保證“大豆振興計劃”的順利實施,黑龍江省己成立了“大豆振興計劃”領導小組。省政府決定從今年起到“十五”期末,每年從農田水利建設資金、良種化工程資金、綠色食品開發資金和產業化龍頭企業開發資金中拿出5000多萬元用于扶持高油、高蛋白大豆基地建設。黑龍江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等有關大豆生產專家和技術人員已編制了高油高產大豆生產技術規程,并發放到基地農民手中。 在抓好專用大豆生產基地的基礎上,黑龍江省將按照分級推進、分類指導的原則,選擇生態環境好、生產潛力大的地方,集中建設大規模的無公害、綠色大豆生產基地。在基地建設中,嚴格執行無公害、綠色生產技術規程,實行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監控。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對無公害、綠色大豆生產基地的物化投入,嚴格執行標準,大力推廣施用有機肥、生物菌肥,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積極推廣生物防治和生物農藥。加強對無公害、綠色大豆生產環境的監測管理,逐步把無公害、綠色大豆生產引向高標準、高質量、健康發展的軌道。 目前黑龍江省已有14個省級大豆龍頭加工企業,大豆產業化經營已達到20%。黑龍江省將以14個龍頭企業為重點,在資金、擴大生產能力、開發系列產品、培育優勢產品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增強龍頭企業開發市場和牽動大豆基地的能力,推進企業與農戶(場)間的訂單對接。組織引導農民根據企業的需求種植相應的專用大豆,引導企業實行保護價收購。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公眾號

    更多資訊 ! 歡迎掃描左上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