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03-1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新豐鎮鎮北村董宏如種植的珍稀菌菇喜獲豐收,這幾天,他每天可收獲杏鮑菇250千克以上,一天的收入有兩三千元。去年10月,在政府的扶持下,董宏如把3個豬棚改成了菇棚,種上了3.5萬包食用菌,沒想到,種菇的利潤比養豬翻了一番,此舉也引得四鄰八鄉的許多養豬大戶紛紛前來參觀“取經”。為引導更多的農民發展污染少、效益好的生態高效產業,近日,新豐鎮專門出臺政策,決定對通過改造豬棚轉產食用菌的農戶給予現金補助。
新豐鎮是傳統的養豬大鎮,過去5年累計出欄生豬達309.8萬頭,預計今年將出欄生豬55萬頭。生豬養殖在為農民增收的同時,也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了沉重壓力,影響了農民生活品質的提高。近年來,雖然區、鎮兩級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開展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河道保潔整治工作,疏浚了100多公里河道,封堵豬糞直排口7600多戶,建造干糞堆積池3000多只、三格式化糞池4000多只、小型沼氣池340只,還在各村建立了村級豬糞收集處理中心,可面對龐大的生豬飼養量,目前的豬糞尿液處理能力仍捉襟見肘,稍有好轉的農村生態環境還十分脆弱。
針對現狀,為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新豐鎮決定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扶持和激勵農民發展生態高效農業。“從目前看,改種菌菇后每平方米豬棚的利潤可達一兩百元,一年收幾批的話,效益十分可觀,比養豬的收入高多了。”新豐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對“豬棚改菇棚”的前景十分看好。由于董宏如等養豬大戶的轉產相當成功,今年新豐鎮將進一步開展“生豬養殖密集區利用豬舍發展珍稀食用菌”產業試點工作,計劃在每個村發展不少于5戶,年產食用菌達到500噸以上。針對目前設施農業面積小而分散的現狀,今年新豐鎮還將大力發展設施高效農業,在棲王埭村建立76畝設施蔬菜瓜果生產基地,同時在民豐村、鎮北村等村積極發展設施農業,計劃全年設施大棚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600畝次。同時,利用設施栽培、反季節栽培等措施,把生姜種植面積擴大到3500畝。為控制養殖業規模,今年新豐鎮還將大力發展種草養鵝等生態農業。
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新豐鎮這次專門出臺了具體的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對“豬棚改菇棚”生產食用菌的農戶,在通過驗收后,將按面積一次性進行補助;對新搭建連片設施大棚50畝以上或新建鋼管大棚3畝以上的農戶,將給予較大額度的資金補助;對新發展種草養鵝或種植優新水果5畝以上的,也都將給予資金補助。(責任編輯:紫晴)
來源: 嘉興日報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