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av永久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專題推薦

    透過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報告看食用菌發展機遇

    透過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報告看食用菌發...

    2024年中國食用菌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24年中國食用菌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豐收“菌”季,這里“菇”景獨好!

    豐收“菌”季,這里“菇”景獨好!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圓滿落幕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圓...

    2025食用菌市場征訂季火熱開啟

    2025食用菌市場征訂季火熱開啟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里龍江省食用菌協會第三屆二次理事會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里...

    東北三省食(藥)用菌產業發展現狀與展望

    發布時間:2007-11-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一、東北三省發展食(藥)用菌產業的優勢
      東北三省陸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遼寧18.7,吉林18.7,黑龍江46),人口10650萬(遼寧4221,吉林2728,黑龍江3701)。
      東北三省發展食(藥)用菌有以下優勢:
      1、資源優勢
      ⑴東北三省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38.7%(遼寧31.8,吉林42.5,黑龍江41.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左右,活立木蓄積和年采伐量占全國40%左右。每年采伐撫育下來的枝丫和木材加工下來的邊角余料及木屑超千萬平方米,大部分是柞、樺、榆、楊、椴、水由柳等闊葉樹種,為發展食用菌生產提供了豐富、優質的原料。  
      ⑵東北三省耕地面積大,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人均占有耕地3畝(遼寧1.5畝,吉林3畝,黑龍江5畝),比全國人均耕地多1.5畝,年產秸稈及玉米芯1000億公斤以上,是栽培食用菌可利用的原料。
      2、氣候優勢
      東北屬于溫、寒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低、降雨少、海拔高,有利于食用菌栽培。
      ⑴冬季寒冷,空氣清凈,雜菌活動少,此時利用室內或暖棚在加溫的條件下培育菌種出菇污染少,產量提高。據菌界專家張壽橙先生講:“經過一個冬季的嚴寒,在栽培場地和菇木上很少有南方菇場、菇木之病蟲害”。
      ⑵春秋季涼爽干燥,晝夜溫差大。東北3月中旬--9月下旬日氣溫高于5℃,低于20℃的時間120--150天,此時的溫度正適合菌絲的生長,溫差大正適合具有市場優勢的滑菇、黑木耳、夏季香菇等品種生長。
      ⑶夏季高溫,全國各地出菇很少,東北地區夏季溫度低,高溫期短,所以東北地區稍微人為增加一些條件就可以在夏季生產出市場緊缺的反季菇品。
      3、人力優勢
      食用菌生產屬于機械化水平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除雙孢、金針、白靈等部分菇類可機械化、自動化、工廠化栽培外,大部分品種以手工為主。香菇、木耳等品種70%以上工序是手工操作,在國際上也是如此。日、韓、美和臺灣省農業勞動者工資是我國人均工資的20、10、30、12倍左右。東北三省農村比國內發達省份和沿海地區剩余勞動力多,可為栽培食用菌提供廉價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就地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
      4、政策優勢
      ⑴中央對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制定了若干政策,這些政策也將為東北三省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⑵全國有近一半的森林資源和森工企業都在東北境內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近幾年國家為了把“天保工程”落到實處,每年都給森工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發展多種經營項目。林業局和林場可利用國家這項專用資金發展食用菌生產。
      5、市場優勢
      ⑴日本、韓國是我國菌產品出口的重要國家,東北三省對日、韓出口有地域優勢,又有大連、營口、錦州、丹東等港口和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牡丹江等空港優勢。
      ⑵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有采食野生菌的習慣,近幾年從我國進口菌類產品逐年增加。東北與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邊界線長,口岸多,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地區出口菌產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對進口產品質量要求不太嚴格。
      (3)區域消費帶來了較大內需。東北三省有一億多人口,自身食用菌消費市場潛力很大。沈陽、大連、鞍山、撫順、盤錦、葫蘆島、長春、吉林、哈爾濱、大慶、牡丹江、齊齊哈爾等城市消費食用菌數量逐年增加。東北距北京、天津兩大城市較近,是京、津食用菌產品重要供應基地。
      另外,具有東北特色的滑菇、木耳、夏季香菇、蟲草等是國內外市場暢銷品種。
      6、人才優勢
      東北三省食用菌教學、科研、推廣體系比較健全,人才隊伍頗為強大。有省屬以上食用菌相關大專院校、科研單位50多家,具有副高職以上食用菌專家、教授100多人,技術員500多人。這樣雄厚的技術力量,加之解放前后東北特殊的歷史使東北三省聯系緊密,再通過聯誼活動,使東北三省食用菌相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及專家、教授之間交流合作廣泛,對東北三省食用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歷史性作用。三個省幾十年經常緊密交流、聯誼、合作在全國其他各省、市并不多見。
      二、東北三省食(藥)用菌發展現狀
      自80年代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重視支持下,經東北三省食用菌行業科技工作者及廣大菇農的共同努力,使東北三省食用菌有了長足的發展,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地區領導比較重視
      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把食用菌列為全市農業主導產業,并自上而下確定由市、縣供銷社代表政府主抓食用菌產業,將市、縣食用菌產業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及食用菌協會統一設在各級供銷社。2005年全市鄉鎮級栽培基地35個,專業村150個,專業大戶1.8萬戶,栽培規模6億袋(塊),其中黑木耳栽培4.5億袋左右,僅食用菌一項人均收入468元,被譽為“東北食用菌生產第一市”。 
      ⑵黑龍江省伊春市在全國林業實施限伐的“天保工程”后,把發展木耳產業作為重點項目,并出臺了政策給予支持,在市總工會成立了由多名專職人員組成的木耳辦,從市到縣統一由工會抓黑木耳生產,集中全市科技人員組成專家團,解決黑木耳栽培中的技術問題,全市2005年黑木耳栽培量達3億袋左右。
      ⑶吉林省的吉林市是工業大市,但對食用菌也很重視,全市食用菌發展規模逐年增加。市里支持中國菌物學會在蛟河召開的“2004全國食用菌會議”非常成功,國內外參會代表對豐富的會議內容、良好的接待給了充分的肯定,此次會議對吉林市及全國食用菌特別是木耳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⑷吉林省的延邊每年一次的全州農村工作會議都把食用菌產業發展作為重要議題,對各縣下達任務指標,并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評比、有總結、有獎懲。
      (5)遼寧省從2004年起連續召開的三屆蘑菇大會,省農委領導都到會,并在會上作了總結動員,項目申報,菌種管理的報告。
      此外,遼寧省的大連、鞍山、丹東、朝陽,吉林省的白山,黑龍江省的桂木斯、綏化等城市都比較重視食用菌產業。
      2、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發揮了作用
      3、基地縣建設有了成效 
      ⑴黑龍江省的東寧縣成立了由縣主要領導掛帥的黑木耳產業領導小組,形成“木耳基地找干部、規模生產選干部、效益增長用干部”的激勵機制。組建黑木耳生產技術服務隊,每年投放黑木耳扶持資金幾千萬元。2005年全縣栽培黑木耳達2.5億袋,被譽為“全國黑木耳第一縣”。
      ⑵遼寧省鞍山市的岫巖滿族自治縣1998年就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滑菇栽培第一縣”的榮譽稱號。近幾年該縣進一步加大了對食用菌產業的扶持、支持的力度,出臺了“土地調濟、信貸協調、稅費減免、綠色通道、貢獻大企業家與政治榮譽、經濟利益掛鉤”等政策,還利用扶貧開發專項資金,發揮大平食用菌有限公司的龍頭企業作用,采取統一分散相結合的開發式扶貧模式發展食用菌產業,既扶了貧,又擴大了食用菌栽培規模,到2005年全縣僅滑菇栽培就近3000萬盤,食用菌產值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35%左右。
      ⑶遼寧省的莊河、喀左、吉林省的磐石、黑龍江省的林口等縣是全國滑菇栽培重點縣;吉林省的汪清、敦化、黑龍江省的虎林是全國木耳栽培重點縣;遼寧省的寬甸、吉林省的江源、黑龍江省的朗鄉(縣級林業局)是東北香菇栽培的重點縣。
      此外,還涌現了遼寧岫巖縣石灰窯(滑菇)、吉林蛟河市黃松甸(木耳)、敦化市黃泥河(木耳)、磐石市曲柴河(滑菇)、黑龍江省東寧縣綏陽(木耳)、方正縣大蘿密(榆黃蘑)等一批食用菌栽培專業鄉鎮。
      4、林業企業發展食用菌步伐較快,下崗工人種菇增加
    吉林、黑龍江一些林業企業抓住了國家支持"天保工程"的契機,利用自身優勢于近幾年開始發展食用菌的步伐較快,下崗工人種菇增加,是東北三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一支新生隊伍。
      5、南農北上種菇增加
      近幾年,眾多浙江、福建、河南等菇農利用他們自身技術自制菌種,自帶輔料,利用東北豐富的資源、適宜的氣候,廉價的雇工、旺盛的市場,舉家到東北三省大中城市市周邊租棚或買棚種菇,自產直銷,僅沈陽市周邊就有300戶左右、鞍山市周邊也有100戶左右。
      6、閑冷的人防工程得到了利用
      近幾年東北三省的企業和個人先后利用這些閑冷的人防工程和地下菜窯、果窯栽培食用菌。
      7、食用菌龍頭企業有了雛形
      經過十幾年的培育,東北三省食用菌龍頭企業有了雛形。
      ⑴遼寧省有田園、華農(阜新)、中天(沈陽)、格林、新世紀、迪利(大連)、大平(鞍山)、志成(本溪)、山奇(丹東)等龍頭企業。
      ⑵吉林省有匯豐、松山(吉林市)、丹華(延邊)、大陽岔(白山)等龍頭企業。
      ⑶黑龍江省有嘉農、龍泰、德龍(哈爾濱)、珍珠山、維多寶、中龍、三通(牡丹江)、富林(伊春)等龍頭企業。
      8、食用菌專業市場發揮了作用
      伴隨著東北三省食用菌發展規模的擴大,有遠見的主產區領導適時建立了食用菌專業市場。
      ⑴黑龍江省東寧縣綏陽鎮2002年投資近2000萬元建起了占地5萬平方米的綏陽木耳大市場。2005年黑木耳購銷近5000萬斤,交易額超8億元,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南京、鄭州、福州、杭州、沈陽、大連等30多個大中城市及韓國、日本、新加坡、俄羅斯、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實現了“買東北、賣世界”,成為“省級龍頭企業”,“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全國最大黑木耳集散地和購銷中心”。
      ⑵沈陽南二市場已有近20年歷史,是東北地區最大農副產品綜合市場,更是東北及全國食用菌集散地,對菇農和企業賣菇,對城市市民購菇起到了承鄉啟城的作用。
      ⑶遼寧新賓紅升的“東北香菇市場”、遼寧恒仁普樂堡的“遼東香菇市場”、吉林蛟河黃松甸的“食用菌市場”都在不同時期起到了一定作用。
      9、開創菌棒出口先河
      90年代起,東北三省食用菌企業利用距日本、韓國近的地理優勢,率先在全國開展了對日、韓出口菌棒業務。剛開始因操作不當及技術問題,曾經給日、韓及國內企業造成一些損失。經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掌握了出口菌棒操作規律,并派技術員去國外跟蹤技術服務,減少了問題的發生。
      目前東北三省直接對日、韓等國家出口菌棒的有丹東和源、洪霞、扶順三義、沈陽靈通等10多家企業,2005年香菇菌棒出口600萬棒左右。丹東和源公司每年出口日本香菇100萬棒左右。
      10、品種增大,規模擴大
      1995年前東北三省食用菌栽培的品種少、規模小、產量低。1996、1997連續兩年全國食用菌大型會議在沈陽的召開,及1998年在敦化召開的東北食用菌大會對東北三省食用菌發展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⑴品種增加。由1995年前栽培幾個品種到現在已有木耳、滑菇、平菇、香菇、金針菇、蟲草等10多個品種。
      ⑵產量增加。據有關資料顯示,1995年東北三省食用菌總產量20萬噸,占當年全國總產量的7.2%。據中國菌協統計,2005年東北三省食用菌總產量150.6萬噸,比1995年增加了7.5倍,占當年全國食用菌冰心產量1335萬噸的11.3%,增長了4.1%(基中黑龍江54.8萬噸,遼寧50.2萬噸,45.6萬噸)。
      據筆者調查,2005年東北三省人工栽培食用菌總產量及主要品種產量估計如下:
      ①總產量121.88萬噸(其中黑龍江47.06萬噸,占38.6%,遼寧40.13萬噸,占32.9%,吉林34.69萬噸,占28.5%),比中國菌協統計數少28.72萬噸。
      ②黑木耳61.47萬噸,占全國黑木耳總產量60%,占東北三省食用菌總產量的50%(其中黑龍江40.5萬噸,占65%,吉林20.7萬噸,占33%,遼寧0.27,占2%)。
      ③滑菇27萬噸,占全國滑菇總量的70%,占東北三省食用菌總產量的22%(其中遼寧20.25萬噸,占75%,吉林4.05萬噸,占15%,黑龍江2.7萬噸,占10%)。
      ④平菇15.95萬噸,占東北三省食用菌總量的13%(其中遼寧8.25萬噸,占52%,吉林5.5萬噸,占34%,黑龍江2.2萬噸,占14%)。
      ⑤香菇(包括地栽香菇)9.63萬噸,占東北三省食用菌總產量的8%(其中遼寧6.66萬呈屮69%,吉林2.07萬噸,占21%,黑龍江0.9萬噸,占10%)。
      目前,東北三省食(藥)用菌發展存在的問題:
      1、領導重視力度不夠
      2、部分地區盲目發展,損失慘重,談菇色變;
      3、固定資產投資過大,生產成本成高;
      4、對食用菌市場規律缺乏分析;
      5、技術指導不到位;
      6、栽培模式更新改進慢,標準化生產差距大;
      7、龍頭企業少,帶動作用差;
      8、深加工水平低,自消能力差;
      9、科研單位投入不足,菌政管理不夠;
      10、節木和替代物栽培研究推廣滯后。
      另外,東北三省栽培香菇、滑菇后的廢料再利用也很少。
      東北三省發展食用菌產業有資源、氣候、人力、銷售等優勢,筆者認為東北三省未來將是中國乃至世界食用菌主要產區,筆者堅信這一點,只是時間問題。領導重視、方向對頭、措施得力就快一點實現,否則就慢一點實現。

     

    編輯:黑子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公眾號

    更多資訊 ! 歡迎掃描左上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