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進安徽東至縣勝利鎮吉陽村羊肚菌種植基地,296個黑色大棚內,羊肚菌長勢喜人。基地負責人龐根友介紹,這批早熟品種正月初五就開摘了,每天出菇五六千斤。是四川省農科院研發并示范的新品種,抗寒性好、出菇早,畝產預計可突破1500斤,畝產值可達6萬元。
據悉,羊肚菌一般在11月底種植,次年2月至3月底采收,采收時節剛好與農忙時節錯開,既能提升土壤肥力,又能讓“冬閑田”向“增收田”轉變。
羊肚菌富含18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其干品在國際市場上每斤售價超千元。羊肚菌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菌絲需在4℃~16℃低溫環境中培育,種植技術曾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難題。
2023年,該鎮21個村集體抱團發展,利用冬閑田種植羊肚菌3000畝,總產量突破百萬斤,銷售額超億元,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均超100萬元。2024年底,該鎮新增種植面積400余畝,富民效應持續釋放。
菌種是核心生產力。據介紹,勝利鎮與川皖兩省農科院深度合作,已培育出3個耐寒耐高溫新品種。初步形成了菌種培育、營養袋生產、標準化規模化種植、烘干、冷鏈倉儲、品牌營銷全產業鏈發展體系。(來源:安徽日報 今日東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