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各國間的貿易往來逐漸取消了“關稅壁壘”,但卻對農產品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他們為了保護本國的農業生產,加設了“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我國國內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識日益增強,部分大中城市為了保證農產品的安全,也設立了市場準入機制。浙江省麗水市地處浙西南邊遠山區,是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山區市,因此,如何引導農民進行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現農產品安全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已成為我市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問題。各國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農業標準化是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鑰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產業化,擴大農業國際貿易的必然選擇。
一、我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現狀
我市農業標準化工作始于1998年,與兄弟市縣(區)相比起步較晚,但我們在借鑒兄弟縣市(區)農業標準化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與市技術監督局密切配合,扎實工作,目前已制定頒布了與農業有關的標準7個。并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帶動、基地示范等措施,大力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有力促進了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提高了我市農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目前我市已建立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4個,其中10個基地(面積688公傾)通過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8個農產品品牌通過綠色農產品認證;5個農產品品牌通過有機食品認證。但從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來看,我市的農業標準化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二、農業標準化工作存在的問題
1、對農業標準化工作不夠重視,認識不到位,標準制定不全面,農業標準整體水平較低
首先,由于對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市里沒有設立機構抓這項工作,缺少必需的工作經費,農業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工作往往被認為單純是某個部門、某個企業或某個農民的事,工作不主動、引導不當,缺乏必要的宣傳;其次,由于我市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晚,許多大宗農產品如大豆、谷類、蔬菜、花苗木、柑桔、果用瓜等大宗農產品都沒有制定標準,制定的標準大多是生產標準,沒有涵蓋加工、貯藏、包裝、運輸等環節;而且已制定的標準內容受計劃經濟的制約,體現市場需求的指標不夠,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同時,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相脫節,使標準成為一種擺設,不能落實到田間地頭,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2、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意識淡薄,標準化生產水平低下
因為我市大部分農產品都以分散的小規模生產為主,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少,農民文化素質較低,對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意識淡薄,缺乏標準化生產自律性,標準化生產知識難以普及;生產資料經營者標準化意識淡薄,部分假冒偽劣生產資料充斥農資市場,農戶家中私自存放兩高農藥等現象妨礙了標準化生產的源頭控制;同時,農產品經營者、消費者對標準化產品的認識不足,在加工銷售過程中標準化意識淡薄,不能規范經營,以劣充好,給消費者造成了模糊認識,農產品優質優價問題難以兌現,價格拉動作用不大,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
3、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較差,制約了農業標準化的實施。
我市屬浙西南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資金較為困難,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差,抗自然風險能力較弱,農業標準化生產所需的條件難以滿足,制約了標準化生產的實施。此外,我市農產品深加工滯后,阻礙了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過程的有機銜接,制約了標準化農產品的產業化經營。
4、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監督不力
實施監督不力,一方面體現在標準的運用缺乏有效的監督,使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忽視農業標準化的要求,生產中不按標準生產,市場上不符合質量標準的農產品仍在出售,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另一方面體現在有的檢測機構數量與檢測能力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5、農業標準化組織機構管理較分散
分散的管理體制,是農業標準化管理有效開展的障礙。主要表現是農業部門管生產,糧食部門管收購,工業部門管加工,衛生、工商、技監等部門管流通,整個標準可以說是支離破碎,加之部門之間有時協調不夠,造成部門之間扯皮,不能適應現代化管理。
三、應采取的對策
1、建立組織技術體系,強化標準的實施
(1)建立標準化組織領導體系。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涉及面廣,牽涉的問題較多,是一項公益性事業,應以政府主導型方式,在市里成立由環保、農業、工商、質監等部門的負責人組成的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的副市長任組長,下設辦公室,各部門之間既明確分工,又統一協調。
(2)建立農產品標準化培訓體系。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標準化意識,就不可能有標準化的行動。應采取多種形式向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宣傳標準化,普及標準化知識,提高他們的標準化生產經營意識;其次,要利用農函大、農廣校、農村綠色證書、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等方式,有計劃多層次對生產者進行標準化生產技術的培訓,培養出一批懂得標準化生產的技術骨干,使他們成為標準化生產技術的帶頭人和傳授人。
(3)建立農產品標準化推廣網絡。利用現有的農技推廣網絡,積極發揮縣、鄉兩級農技人員的作用,在全市建立市有示范鄉(鎮)、鄉(鎮)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片的標準化技術推廣網絡,同時,積極扶持以農戶為主體,經銷人員為骨干的專業協會和技術服務組織。
2、研究制定標準,強化標準的應用
我市地處浙西南,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存在著經營分散、規模小,涉及面廣等問題,應組織有關專家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采取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方法,對我市一些既有比較優勢,又有一定生產規模,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比較強的區域優勢農產品,如香菇、靈芝、毛竹、茶葉、水果、高山蔬菜、甌江彩鯉等農產品優先制定標準。其次,制定標準應系統全面,涉及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使農產品的生產從田頭到餐桌的每個環節都有量化標準,使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有章可循,使生產的農產品優質安全。
3、加強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標準化生產所需的條件
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結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完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使農作物生產所需條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抗自然風險能力。
4、抓好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強化示范作用
市政府應采取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方式鼓勵職能部門、農戶、個體業主等多渠道的資金投入方式,利用現有的科技示范園區、示范基地,建立主要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加強農戶對標準化生產的感性認識,并通過建立標準化基地,學會標準化生產技術,形成以示范基地為中心的標準化生產示范帶,帶動全市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
5、建立標準化生產的監督檢測體系,強化標準的落實工作
由于我市的農產品標準化工作起點較晚,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自律性較差,我們應對生產環境、整個生產過程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約束他們的行為;其次,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管理,從源頭上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流入生產、加工、銷售過程。此外應成立市級農產品檢測機構,提高檢測水平,采取市場準入機制,對一些不符合質量標準的農產品不予進入市場;同時,工商部門還應加強對標準化農產品的經營管理,嚴防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
6、發揮龍頭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強化價格的拉動作用
政府應鼓勵我市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積極參與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專業村+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推動我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標準化農產品的附加值,同時,積極宣傳標準化農產品,拓展標準化農產品的銷售空間,以市場拉動我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何樂琴 《農業標準化管理--探索與實踐》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1
2、《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法律法規和政策匯編》 2004、7
3、許越光《發展農產品的問題與對策》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1999、9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