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年來,在黨和各級政府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地掀起了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潮,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心工作。在農業各產業項目中,食用菌產業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產業。據了解,1999年以來中國食用菌總產量始終占據全球食用菌總產量的60%以上,2005年全國全年總產量達到1000萬噸以上,占全球總量的75%以上。全國食用菌從業人員約2000萬以上,食用菌主產縣500多個,產值達億元人民幣以上的縣100多個。同時我國又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產品消費國,年消費總量達1000萬噸以上,全國食用菌餐飲消費總額在500億元以上。2005年出口總量達62萬噸,創匯9.6億美元。食用菌產業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一、食用菌產業——新興起的“白色農業”
所謂白色農業是指應用生物工程技術開發微生物資源的工業型農業生產新方式。“白色農業”論點的提出,將微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納入到農業生產領域,擴大了現有農業僅僅依靠植物、動物的局面,實現了資源可循環利用。“白色農業”是農業經濟中的新型特色經濟。“白色農業”不是一般的微生物項目,而是微生物開發利用的產業化。食用菌產業特別是工廠化食用菌產業的生產模式是典型的“白色農業”,通過原材料發酵和復雜的生物轉化生產出各品種的食用菌產品。“白色農業”與“綠色農業”(以水、土和陽光為基礎的傳統農業)有很大不同,就目前已發表的論文來看,我國要發展白色農業第一要樹立大農業的科學發展觀,將發展白色農業提升到農業產業戰略思想的高度上來;第二是實現農業生產的良性生態循環是“白色農業”的重點;第三合理布局,逐步發展,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白色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二、食用菌產業與農業循環經濟
自黨中央和國務院明確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的要求后。當前在加強農業循環經濟工作中,應十分重視食用菌獨特的地位和作用。這不僅僅是因為食用菌生產具有通常人們認知的“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的綜合性特點,是一項“短、平、快”的農民快速致富項目。更重要的是食用菌生產方式、循環過程與其它作物不同,有其獨特之處。食用菌的栽培基料主要是農業廢棄物(作物秸桿、牲畜及禽類糞便等),在生產過程中食用菌自身生產一種活性較強的纖維轉化酶,可將長鏈條的纖維素降解為短鏈條的碳水化合物,作為自身營養素產生食用菌菌體,即蘑菇產品。食用菌收獲后,剩下的培養基(廢料),經加工處理又可作為綠色有機肥再施用到農田。使農業廢棄物得到了“高效、優質、生態、安全”地循環利用,從而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在大農業生態系統中,由于食用菌的這種獨特的生產特性,使其在與林業、種植業、養殖業及其加工業的聯系中作為中心產業鏈接環,建成了農業生態子系統,即食用菌生態農業。
三、食用菌產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目前我國還屬于中等發展國家水平,但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產業要優先發展,農業產業中像食用菌產業能讓農民快速致富并且可以參與國際競爭和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并不多,玉米、水稻等大農業屬于資源農業產業不具有國際競爭的優勢,水果、蔬菜只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具有食用菌這樣的獨特性。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部分,這是國家發展給食用菌產業所帶來的機遇,我國經濟越發展就越需要調整資源分配平衡,縮小貧富差距。食用菌產業既能讓農民增收又能讓當地農業增效,還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為產業工人的一個好產業,是現階段我國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食用菌——人類重要的營養源
根據中醫的觀念,食療是指在日常的飲食中有選擇地食用某些食物以強身防病的方法。如吃黑木耳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吃猴頭菇可以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按著這個觀念很多食用菌、藥用菌是分不開的,食用菌營養豐富,從古至今始終倍受人們喜愛,如猴頭菇、茯苓、靈芝、冬蟲夏草、銀耳等自古為補品,有的甚至是古代的皇宮貢品。
目前是國際飲食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大變革之際,在全世界刮起了更強勁的健康之風。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防醫抗病的特點,是21世紀人類的保健食品。食用菌的保健價值要遠遠高于一般蔬菜、果品。世界是由動物、植物、菌物三大類構成的,從自然界的生物分類來看,食用菌是特殊的,是代表菌物可供人類食用的一個大類。隨著人們對食用菌營養價值認識的不斷增加,食用菌必將成為人類重要的營養源之一。
五、食用菌產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
有關專家預測,世界有機食品產值在今后10年內將達到1000億美元,許多國家有機食品消費量年增長率將達到20%~30%。但很多發達國家受到資源條件和生產條件的限制,有機食品供給能力很小,而主要依賴進口,而我國目前的有機食品的出口額僅有1000萬美元。發達國家擔心食用菌農藥殘留與重金屬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對食用菌無害化的要求日益強烈,無污染的有機食用菌已漸成發達國家的食用菌消費主流。有機食品的國際需求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其生產的增長速度,這為我國有機食用菌的生產出口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功能食品是世界食品發展的新方向,用無公害、綠色、有機食用菌進行深加工開發出的功能食品是比較好的新路子。據最新統計,美國功能食品的年銷售額高達2000億美元。我國功能保健食品種類已達3000種,年產值達200億元,已占全國食品行業總產值的1/10。食用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糖等營養物質,以及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類重要的營養源。具有的調節心臟功能、降血脂、降血壓的功效。食用菌營養品現在占中國營養市場不到5%的份額,可見食用菌功能食品的開發利用市場空間非常大。
六、進一步發展食用菌產業市場,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
食用菌是一種具有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的綠色食品。食用菌含豐富的亮氨酸、賴氨酸等10多種氨基酸,包含了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食用菌以其營養豐富,藥、食兩用等特性深受大眾喜愛,必將是21世紀的營養食品,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食用菌生產具有一高(高效益)、兩低(低耕地占用,低用水)特性,兼具點草為金、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優勢,符合我國國情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1、耕地資源匱乏的需要。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耕地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7%,要用7%的耕地,養活22%的人口,顯而易見,任務十分艱巨。食用菌生產大多使用袋栽技術和立體栽培技術,可不占可耕地或少占可耕地,十分適合我國人多地少,尤其是可耕地少的國情。
2、水資源匱乏的需要。據報告,我國水資源人均擁有量僅是世界水資源平均擁有量的四分這一多,屬貧水國家。食用菌生產,由于使用袋栽和大棚技術,只需在培養基,即栽培基料制作和出菇期保持一定濕度外,其他無需用水。除香菇、平菇外絕大部分品種用水量都很少,十分適宜缺水地區發展。
3、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需要。我國食用菌生產區域分布目前還不平衡,東部地區食用菌產量占總份額的80%,約占國土面積2/3的西部地區只占總份額20%,給食用菌產業向西部推進提供了巨大空間。西部地域雖廣闊,但生產力水平不高。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各項政策略出臺和具體措施的推進,食用菌以其獨有的魅力,西部各省種植生產食用菌積極性越來越高,甘肅、新疆等地已建成立了白靈菇、雙孢菇生產基地,西部其他省份也都積極籌劃躍躍欲試,食用菌向西部進軍,在西部大發展已成定勢,呈現廣闊的前景。
4、扶植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需要。目前我國仍有2000多萬貧困人口,500多個貧困縣。在國務院扶貧辦的重視及支持下,有的貧困縣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因此,食用菌在貧困地區一定能形成大發展的態勢。
5、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食用菌(含藥用菌)是大型真菌的杰出代表,能完成農業生產(糧食和其他作物)—秸稈利用—食用菌—食用菌栽培基料—有機肥料—還田進行農業再生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生產大循環。食用菌不僅有一般真菌的作用,與其他真菌不同的是在此循環過程中還能為人類生產出安全健康食品。在資源、能源均很匱乏的我國,發展食用菌生產一舉多得,國家各級政府應重視食用菌產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
本文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經濟報告課題組副秘書長,區域經濟研究專家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