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2-1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在今年春季食用菌生產中,城關鎮5個農業村完成食用菌生產54萬袋,占全年任務54%,其中,香菇生產突破12萬袋,占市下達任務的120%。全鎮食用菌發展總戶數達260多戶,其中,香菇生產4000袋以上5戶,比上年遞增了三分之二,開創了歷史最好記錄。食用菌生產已逐步成為城郊村民發展庭院經濟、實現增效增收的主要選擇之一。
今年以來,城關鎮面對城市北區、五龍工業園區開發步伐的加快和西華、五龍、北田、南田、牛莊村等5個農業村土地面積銳減的嚴峻形勢,鎮黨委政府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為出發點,把食用菌生產作為春季工作的重中之重,傾斜力度,加強組織,責任到人,注重實效。一是宣傳發動。元月份鎮黨委書記鄭建鋒親自帶領農業村雙委負責人、技術員與部分菇農100余人到西峽縣參觀學習,2月份鎮長狄玉華又組織包村領導、包村干部與發展食用菌積極分子200余人前往焦村鎮水泉源村和楊家村現場取經,通過現場問效,效益對比,統一并提高了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二是政策激勵。年初鎮研究出臺了“2004年食用菌生產工作意見”,拿出11萬專項資金對菇農繼續實行木屑免費供應的以補代獎政策,并高薪聘請技術員為菇農提供優質服務,解除群眾的發展顧慮,激發了群眾的生產熱情。三是層層建立責任制。實行年度目標量化考核和村雙委“一把手”責任制,嚴格推行三套班子成員每人1000元、機關干部500元、聘用職工300元工資抵押包(村)保(完成)責任制,每季度逐戶現場點袋查驗,全獎全罰兌現。四是加強領導。重新整合了菌辦工作人員,建立了鎮、村、組、戶四級生產檔案;菌辦定期舉辦多層次生產環節管理培訓班,建立健全跟蹤服務網絡,對村級技術員實行發展數量、生產規模、保證質量三掛鉤按勞取酬。一季度全鎮召開了食用菌生產現場會3次,環節管理培訓4次,發放技術操作規程3期。五是強化生產組織。5個生產重點村在包村領導、機關干部的精心組織下均有較大發展。西華村由于宣傳發動到位,不足600人的大寨子兩個村民組香菇生產發展就達到5.7萬袋;北田村在集體經濟十分薄弱的情況下,香菇每袋獎勵0.15元,共補貼資金5000余元;南田村為生產戶提供水、電、場地便利條件,并投資500元購買了裝袋機;五龍村維修滅菌爐灶,在扶持平菇帶動香菇生產的同時,又新發展黃背木耳6000袋;牛莊村采取獎補激勵,實行香菇每袋獎補0.15元,平菇每袋獎補0.05元。鎮村兩級從備料、供種、養菌到管理、服務、督查,自上而下形成了食用菌生產前所未有的環境創優勢頭。六是徹底解決菇農銷售難的問題。通過鼓勵、支持、引導經濟能人、生產大戶考察聯系,在市區商貿市場分設3個鮮品銷售點,外地設立了3個銷售點,使產、銷形成一條龍,讓群眾吃下定心丸。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