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4-0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重慶市南川區東城辦事處龍巖河居委村民梁光品,去冬今春租下10畝冬閑田種蘑菇,半年時間,毛收入多達24萬元。
近日,梁光品在種蘑菇的田頭掰起指頭給筆者算了一筆賬:去年10月租用10畝冬閑田種蘑菇,到今年3月底每畝已采菇近3000公斤,到5月份采菇結束,10畝地產3萬公斤菇沒有問題。按每公斤批發價8元計算,除去成本后每畝少說也要賺近兩萬元。
今年40歲的梁光品家住南川城郊,看到周圍的鄉親通過外出打工、做生意都富起來,心里很是著急。2001年冬天,他在城里幾個農貿市場轉悠著找致富“門路”,發現一家賣蘑菇的攤位生意特別好。他便讓賣菇人帶他去采購新鮮菇。賣菇人不知梁光品想趁機“偷師學藝”,很快把他帶到了種植蘑菇的地方。當梁光品看到種蘑菇要占地建房時,心里頓時泄了氣———這錢也不好找啊!
但梁光品沒有就此放棄。后來,在多方打聽養菌技術并到成都拜師學藝,得到的信息都是蘑菇要在溫室里種植,必須建專門的菇房后,梁光品就琢磨:室內栽培蘑菇投資大,不宜大面積栽種,能不能不建房也種出蘑菇呢?梁光品思來想去,最終把目光聚焦到了冬閑田。因為冬閑田里地氣、水分充足,如果用稻草加薄膜覆蓋后亦能提高地溫種蘑菇。
說干就干。2002年冬天,梁光品在自家的一畝田里搞實驗,結果失敗了。第二年,不甘心的梁光品又繼續在自家田里做實驗,結果這年雖然產量不高,但技術難關攻克了。次年,梁光品在冬閑田種植的蘑菇畝產達到了3000公斤。只是由于當地市場每天只能消化150公斤左右,雖然產量大,收入卻不高。
去年冬天,梁光品看準市場形勢決定大干一場,他和多個蔬菜商取得聯系,簽下了蘑菇供貨協議。然后以每畝100元的價格,租下了其他村民的10畝冬閑田種蘑菇。雖然遭遇了多年不遇的低溫天氣,但最多的一天仍可采菇400多公斤,不僅滿足了本地市場需要,而且打入了重慶市觀音橋農貿市場、渝中區西三街市場,銷路暢通。
梁光品透露,明年打算租20畝冬閑田種蘑菇,同時準備成立專業合作社,免費教鄉鄰技術并以保護價收購他們種植的蘑菇,從而帶動更多的鄉親種蘑菇致富。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