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淮南市“雙帶先鋒”、食用菌種植大戶張傳鋒
發布日期: 2009-08-1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張傳鋒是淮南市潘集區高皇鎮張崗村一位普通的農村黨員。他1984年從事食用菌生產,現已成為食用菌生產的專門人才;他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使種菇業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
1984年,張傳鋒高中畢業。
面對家鄉“十年九淹、致富無門”的困境,他常常徹夜難眠。一天,他偶然從廣播里聽到食用菌培訓的信息,萌發了試種的念頭,隨即出去參加技術培訓,當年試種就收入800余元。然而,由于缺乏經驗和技術,他在第二年擴大種植時失敗了。張傳鋒沒有氣餒,他堅持邊學習、邊摸索、邊總結,幾經成敗,終于系統掌握了平菇和金針菇的制種、栽培、管理技術,產量和效益逐年提升。
張傳鋒深刻認識到科技在生產致富中的作用。他購買了20余種食用菌技術書刊,每天學習到深夜,還先后到10多個省學習考察。2002年初,張傳鋒建立了自己的菌種培養室,創辦了食用菌研究所。他研究培植了近十個食用類新菌種,成功開發了食用菌反季節大棚栽培、液體育種新技術,促進了當地食用菌發展,自己年純收入3萬余元。
這些年,張傳鋒不忘幫助鄉鄰共同致富。他熱心向上門求助者傳授技術,無償組織群眾培訓,主動上門指導。泥河鎮大樹李村青年李多彬,在張傳鋒家邊學技術、邊實踐,掌握了種植金針菇和木耳的技術,年收入2萬多元。幾年來,像李多彬這樣上門學習的已有200多人,這當中有農民,也有下崗職工,他們都在張傳鋒毫無保留的幫助下,走上了致富路。
張傳鋒家的電話號碼,當地的種菇戶都知道;需要時一個電話,他隨叫隨到,無償指導。架河鄉先鋒村有4戶農民學習種菇,張傳鋒上門十幾次,指導選地搭棚、配料消毒、接種管理。平圩鎮邵圩、橋東村是貧困村,今年秋季有十幾戶農戶想種金針菇,張傳鋒上門傳授技術,指導他們種菇20萬袋……此外,區科委等部門經常請張傳鋒到各鄉鎮講技術課,帶動五六個鄉鎮的800多農戶發展起了食用菌。
如今,在張傳鋒的帶動下,張崗村是“家家種菇,戶戶洋樓”。2004年,該村被命名為“省十大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全區年食用菌產量達3000多萬袋,交易額5000多萬元。產品遠銷省內外十幾個大中城市。(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