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09-0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讓農民致富的昂貴菌類松茸曾因檢出農藥殘留,被國外拒收,甚至在機場被當場踩碎。“天然的松茸咋也不安全了?”記者了解到,其實,在這場農殘危機背后,有一個讓人懊惱的故事。
按理說,松茸這種長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山林地的野生菌類,是非常健康的綠色食品,其本身是安全的。有關人員追溯問題源頭,發現毛病竟然出在農民使用的包裝袋上,盛松茸的袋子、籮筐曾裝過農藥,農民順手就再次利用了。
就是一只簡單的袋子,讓鮮松茸的出口價從200美元 公斤一路跌到25美元 公斤,跌得農民心痛,市場震驚,只這一個舉動,讓菌業被動受過。
有一個片段讓人為之動容:一個50多歲的老農民步行了20多個小時的山路,來到收購點,哆哆嗦嗦地從懷里掏出3朵用草紙仔細包好的松茸。大家一看,又心疼又惋惜———這些松茸因為用草紙包過,已經不達標了。
農民在采摘松茸那一刻是無比幸福的,這樣的二次污染,作為缺乏相關知識的他們來說,當屬無心之過。其實松茸產地已經給農民派發了專門的松茸包裝袋,慘重的教訓也讓農民對食品安全問題更加警醒。
由此推及到各種農產品安全問題,也許還有不少可以“翻案”和反思的問題,也許就是一個很細微的環節松懈,滿盤皆輸。如果從源頭規范種植、采摘、收購,統一清晰的嚴格標準,對缺乏相關知識的農民培訓,每一個環節都嚴防死守,一個包裝袋引發的“出口地震”將再難出現。(新商報)
編輯:LQ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