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11-2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正值出菇的時節,在遵化市南營村王海濤的食用菌大棚內,菌床上的雙孢菇整齊密集,長勢喜人。“雙孢菇以秸稈為原料,成本低,市場好,這個棚一年能給我帶來10萬多元的收益。”王海濤高興地說。近年來,遵化市以循環經濟的理念指導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通過引進低耗能菌種,推動廢物“零排放”等一系列措施,使當地食用菌產業走上了綠色發展的軌道。
傳統的食用菌種植主要以木材為原料,不但消耗大量林木資源,而且提高了生產成本,制約了產業的發展。為打破原材料帶來的瓶頸制約,這市以調整種植結構為突破口,積極與中科院等科研院所聯系,結合當地實際,引進了市場前景較好的雙孢菇等低耗能菌種。為使新品種迅速覆蓋,這市加大了扶植力度,菇農每建一個雙孢菇大棚給予1萬元的獎勵,并可獲得1至5萬元的小額貸款,已累計發放貸款5000多萬元。專門聘請專家教授、當地種植大戶,與廣大菇農交流種植經驗,指導菇農掌握最新栽植技術。東新莊鎮通過示范引導,新建雙孢菇大棚37個,以秸稈為原料進行食用菌生產,僅原材料一項就為民節省支出29萬元。
通過引進新技術成果,延伸循環鏈條,推動食用菌產業走上廢物“零排放”的發展道路。針對廢棄菌棒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農村生活環境被污染的難題,這市引進了菌棒制氣技術,形成了“原材料—食用菌—廢棄菌棒—氣化”的循環鏈條。平安城鎮投資1500多萬元興建了菌棒氣化站,每年可消耗菌棒1314噸,制氣量為262.8萬立方米,采取集中供氣的方式,提供鎮區四個村1800戶農民的生活燃氣。新技術的引進不但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提高了經濟效益,而且延伸了產業循環鏈條,推動了產業的科學發展。同時,這市指導個體菇農采用培養基微生物發酵的方法,將廢棄菌棒轉化為沼氣和有機肥,為菇農增加產值近10%。
如今,伴隨著產業循環鏈的拉長,遵化的食用菌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08年這市食用菌規模已達到1.1億棒,年產食用菌12萬噸,綜合產值達到8億元,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唐山勞動日報)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