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2-1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去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的還是‘支持建設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今年的政策提法上升到了‘積極發展’,我們的有機農產品路子越走越寬了。”電話的那一頭,劉持俊笑出了聲。
劉持俊的興奮中有種苦盡甘來的味道,因為我國有機農產品闖市場的道路走得并不容易。
有機食品“價高和寡”
1月27日,記者來到京東的一家超市。在二樓的蔬菜區的一個角落,陳列著有機蔬菜專柜。與普通蔬菜相比,這些蔬菜用保鮮膜進行包裝,膜外貼有特定的有機食品標識。
記者上前拿起一棵用保鮮膜包著的白菜心,標價6.8元/千克,而旁邊的普通白菜只要2元/千克。有機小黃瓜,26.8元/千克,普通黃瓜售價6元/千克。
“這種有機黃瓜怎么這么貴啊?看上去都差不多,怎么價格會相差這么大,是不是有機黃瓜的營養價值特別高?”旁邊的一位大媽拿起又放下,咨詢超市銷售員。
“有機黃瓜環保,沒有污染,吃了安全。”售貨員回答。
在記者觀察的近1個小時里,有機蔬菜專柜沒有賣出一份,倒是有不少市民在這里駐足,但大多只是拿起來看看又放下。
“兩年前,有機食品就開始上柜銷售了,但銷量并不好。”銷售員小馬說,在超市銷售的所有商品中,有機食品的銷量增幅是最小的,但是,和當初比,還是有所提高。
記者在附近的另一家超市發現,有機蔬菜比其他蔬菜價格也貴上三四倍。銷售員王大姐說,這個超市營業以來,她就在賣蔬菜,但有機蔬菜銷量并不好,購買者通常是收入較高的白領,或是替自己的孩子、長輩買來嘗個新鮮。“在這些有機食品中,銷量比較好的只有有機大米,但與普通大米相比,銷售量和銷售額還是明顯偏少。”該超市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不過,盡管在超市銷售不景氣,有機食品的市場份額卻通過其他渠道在不斷擴大。北京昌平一家有機蔬菜公司負責銷售的王經理告訴記者,他們的產品在超市銷售并不理想,但他們主要走定向配送,供給國家機關、單位和使館,還有一個就是以禮品盒的形式走禮品市場。
出口更是我國有機農產品的大出路。據國家認監委統計數據,2004年中國有機農產品的生產總值為2億多美元,出口有機農產品總值1億多美元;2005年中國有機農產品出口創匯2億多美元;2006年,中國有機農產品出口值為3.5億美元,占中國食品出口總值的1.2%,當年國內市場零售額為7.5億美元。
成本較高助推價格
貼上一枚方寸大小的“有機產品”標識,消費者就要多支付數倍的價格,這事擱誰都會心里嘀咕:憑什么?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和環境學院副教授孟凡喬告訴記者,有機大米、蔬菜等對生產環境要求極其嚴格,不僅要求灌溉水、土壤、空氣沒有受污染,還不能靠近城市、工廠等污染源,甚至靠近公路也不行。有機產品產量一般比常規農產品產量低,對于農民來說,要保證基本的收益,就需要提高價格。
“還有,有機產品不使用化肥農藥,對環境有保護作用,對人類的身體健康也應該比常規農產品更好,這些貢獻都應該在價格上得到體現;加上有機農產品少,自然物以稀為貴。”孟凡喬告訴記者。
“有機產品的加工、儲存、運輸和銷售都有十分具體的規定和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來確保產品的有機完整性。”中國農業大學資源和環境學院的郭巖彬博士介紹,有機產品的生產基地、加工廠甚至一些包裝、儲運等都需要認證,認證費用對小規模的生產和加工者都不是一筆小的開支(一般50畝以下地塊,每年1~3萬元不等),這些費用又得加到產品的成本中去。
“我們每年僅有機食品認證費就需要50萬元。”北京一家有機公司的總經理表示,“錢全部投在生產上了。從租地、種子、肥料、人工、恒溫庫存儲存、運送到抽真空包裝,前期投入很大,但絕對銷量還是很小,成本居高不下。”
盡管如此,孟凡喬個人認為,目前的國內有機產品價格還是有點過高。“國外特別是歐美等發達國家,有機農業相對比較成熟,有機產業也比較成熟,因此價格差一般在30%~70%之間。而國內一般要高2-3倍,甚至高7-10倍,這個原因,主要是國內有機產業不成熟,也不排除有些企業想一口吃個胖子,想盡快賺錢。”孟凡喬表示。
有機市場發展之困
劉持俊電話中告訴記者,博山的有機農產品是被歐盟、日本的技術壁壘逼著逐步規范發展起來的。目前,博山農產品中已有10大系列50多個產品獲得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在國內的銷量近年來雖然也增加了不少,但規模化、穩定的市場區域還不明顯。
國家認監委日前公布,2009年對6個有機產品主產區抽檢顯示,共抽檢樣品295批次,抽查產品涉及77.27%的有機認證機構,抽檢合格率在90%以上。這表明我國有機產品認證有效性高,有機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定,值得老百姓信賴。
國家認監委新聞處的唐處長告訴記者,認監委連續兩年對19個主要省區市生產的433批次大米、雜糧、食用菌等有機產品進行了抽樣檢查,抽檢項目包括農藥殘留、重金屬、微生物等涉及食品安全的項目,其合格率均在90%以上。
合格率如此之高,有機產品為何還是難以走上百姓餐桌?
與我國有機農產品在國外的熱銷不同,在國內市場,有機農產品一直沒能擺脫“信任危機”。國家認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消費者覺得有機產品市場有些混亂,主要是有機標志使用得不太規范,給消費者選購帶來了麻煩,也影響了產業信譽的建立。
“我國有機產品,主要的問題是產品以外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由于社會環境,特別是誠信體系的不健全,真正的生產者利益不能得到保護,找不到有機市場,想吃有機食品的消費者不知道市場上的有機食品可信度如何,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誠信體系解決了,就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孟凡喬告訴記者。
“比如認證,本來是一個非常嚴肅、有公信力的過程,由于誠信體系不健全甚至惡劣,造成認證的信譽受影響,也不排除有些認證機構質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證的情況。”孟凡喬說。
通過網上搜尋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相關的咨詢機構皆聲稱能提供有機產品認證服務,甚至有咨詢機構打出“百分之百承諾通過,次年審核期提供免費協助”。至于認證費用,也是不一而足,有說市場價12萬元,有說會員價僅需6萬元的,而多數認證機構的認證費用不超過兩萬元。
記者致電網上的一家認證公司。工作人員李小姐發來了詳細的辦理資料,以認證畝數收費,100畝以下認證費兩萬元全包。“只要達到無公害要求,就能夠保證通過。有機標志發給你了,隨便貼,產品不夠可以收購。”
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食品和農產品管理處的工作人員王茂華告訴記者,有機產品市場迅速發展,是在2004年之后,短短幾年間,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就從幾百張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張。但是,對有機產品國家標志的宣傳并沒有跟上產業發展的步伐,多數消費者對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并無概念,因此生產企業也沒有動力在這方面花心思。
業內人士表示,也有個別企業在這個環節上鉆空子,沒有取得合法的認證卻宣稱是有機產品以賣高價。還有,按照國際慣例,有機食品認證的有效期僅為1年,到期之后必須進行保持認證,否則不得繼續使用認證標識。但環顧市場,鮮見主動將標識有效期標注于產品外包裝的企業。
唐處長告訴記者,我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于2005年4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分為四個部分:生產、加工、標志與銷售、管理體系。6年來,國家認監委多次組織檢查有機產品認證機構,抽查有機獲證企業,對各有機認證機構發出整改/行政告誡書58份,實施行政處罰119件,撤銷了6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資格。
有機產業前景廣闊
資料顯示,2007年全球有機食品的銷售額達到460億美元,且正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快速增長。發達國家的有機產品消費量平均已達到本國全部食品總量的2%。業內專家估計,以國內外市場的發展進行預測,2010年中國國內有機農產品將達到108億—160億元的市場規模,2015年將達到248億—594億元的市場規模。
“在我國的一些落后地區、山區,他們因地制宜,利用資源優勢發展有機產業,既促進了農民增收,也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較好的成就,正所謂‘美麗的轉身’。”郭巖彬告訴記者,“比如山東淄博市的博山區、內蒙的準格爾旗等。”
據了解,博山區是山東省24個純山區縣之一,近年來大力發展有機農業,規模躍居“江北最大的有機農業生產基地”。劉持俊電話中告訴記者,目前,博山農產品中已有10大系列50多個產品獲得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有機蔬菜、板栗等33個產品獲得國家有機證書。從2009年起,博山區將用5年左右時間,建成10萬畝有機干鮮果基地、5萬畝有機蔬菜基地、5萬畝有機雜品基地,整建制建成有機農產品區。迄今,全區有機生產耕地面積105900畝,其有機干鮮果48200畝,有機蔬菜20500畝,有機雜品29200畝,有機中藥材10000畝,有2個鎮10個村整建制建設成為有機示范鎮、村。
孟凡喬告訴記者,目前,東北地區是我國有機豆類、雜糧等的生產和出口區域;山東是重要的有機蔬菜產區;南方的有機茶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但主要是國內市場。
“中國有機農業發展,還主要靠市場來調節,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從點滴做起。”孟凡喬表示,讓真正的有機生產者獲得收益,讓消費者吃上真正的有機食品,政府需要在市場監督、認證機構監管等方面加強工作;認證機構更應該從自身做起,確保認證質量,切實維護有機產品的公信力和信譽;生產者,不能追求短期利益,因為有機農業的特點決定了它不是暴利行業,按照暴利行業來運作,肯定會出問題。
鏈接
如何區分有機產品?
“我怎么知道我買的真是有機產品呢?”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楊小姐說。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同樣困惑的人比比皆是。
據了解,中國的有機產業是由于國際市場對中國有機產品的需求而起步的,而國內有機產品市場于1999年后才在中國真正出現。在2003年之前,一直由國家環保總局負責有機農業的發展和有機食品認證,后來才移交國家認監委。
“有機認證標志和認證機構的標志或名稱聯合使用,是鑒別有機產品真偽最直觀的辦法。”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食品和農產品管理處的工作人員王茂華告訴記者,我國規定,通過我國合法機構認證的有機產品可以使用這一國家標志,只有授權標注國家標志的產品才能在產品名稱前添加“有機”字樣,除此之外還要標注認證機構的標識或名稱。
據他介紹,“中國有機產品標志”的主要圖案由三部分組成,即外圍的圓形、中間的種子圖形及其周圍的環形線條。
“散裝蔬菜和谷物、魚類等不方便逐一加貼認證標志的產品,可以換一種方式使用國家認證標志,即銷售企業必須為其設立專區,并在顯要位置張貼認證證書復印件。”他同時表示,如果消費者擔心有企業冒用國家標志,還可以在國家認監委網站或認證機構網站上查詢。
目前,國內市場的有機產品已涉及蔬菜、茶葉、大米20多個大類500多個品種。根據國家認監委統計,截至2008年底,中國獲得有機認證的有機種植面積已達到約100萬公頃。(作者:李忠峰 )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