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食用菌產業升級攻堅戰在岫巖打響
發布時間:2010-06-1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 戴新能)近日,記者走訪了遼寧省岫巖縣。岫巖縣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食用菌生產,現在已經成為我國食用菌主產地,尤其是滑菇的生產更為普及,年總產量居全國第一,香菇的產量也很大。
近年來,岫巖縣引進了幾十個品種試種生產,努力成為我國東北地區,甚至北方的數一數二的食用菌生產大縣,食用菌產業成為農民群眾致富的新項目。從書記、縣長到菇民,都在努力發展食用菌設施農業,開展標準化生產、工廠化生產,用先進的生產模式來取代傳統型的生產模式,設施農業的雛形粗顯。
岫巖縣以前就是一個蘑菇大縣,為什么近幾年這么迫切地轉變發展方式?這主要是國家吹響了發展設施農業的號角,而更為重要的是縣委、政府領導具有發展眼光,看到了食用菌這一惠農產業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其他產業不可比擬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更看到了老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產業升級,向食用菌產業現代化生產轉型。食用菌產業升級是我國很多食用菌生產基地所面臨的新課題。無論是在人力、財力和組織實施上都是一場攻堅硬仗。
采訪幾天以來,逐漸了解這場攻堅戰在六個層次展開。出產業思路。大思路才有大發展。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縣委書記王守衛善于捕捉“三農”發展的關鍵,提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念好山字經,吃好資源飯,唱好開放戲,大手筆優化產業結構,大動作加速要素集聚,大舉措加快園區建設,大力度推進工業集群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宏觀構想。食用菌產業乘上了國家發展“三農”建設設施農業的快車,產業升級順勢而成。
變產業觀念。觀念一變,天高地闊。談起發展觀念要變很容易,可實際操作很難。現在岫巖縣普遍存在的一些觀念有:只追求產量,不追求質量;技術發展快,可學習、掌握不了;不注重市場,只注重種植;生態觀念淡等。于是,縣委、縣政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給菇民、產業吹新鮮空氣。在學習、考察、實踐中,不斷培育菇民的質量、科技、市場等新觀念。實現從零星栽培到集中發展,從單一品種到多品種齊上,從單一的賣鮮菇,發展到粗加工,再升級到精深加工的轉變。岫巖食用菌產業開始具有大視野的市場觀念,大品質的標準觀念,大生態和諧發展觀念。改產業模式。有什么模式,就有什么生產力。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大力推行“四化”模式,即生產集約化、服務社會化、經營產業化和銷售多元化。多年來,岫巖立足優勢,因地制宜,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部門管理,百姓參與等一系列措施,整合各種優質資源,強勢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使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特別是近幾年,岫巖縣委,縣政府更是站在建設品牌農業和標準化農業,發展產業集群的高度,按照“四化”要求,調整產業模式,發展以設施農業為主的、靈活的生產模式,主要有“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科研單位+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盤活了資源,調動了各種積極因素,改變了以前那種農戶小而全的作坊式生產,產業水平和規模有了質的飛躍,促進了全縣食用菌產業的全面升級。
拓產業市場。人們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那么市場就是檢驗產業的試金石。沒有市場,產業就是一種負擔。蔬菜局局長田興華一下就摸準了產業的脈,他說要保證產業大發展,一定要背靠大市場。為此,他們通過建立完善順暢的市場銷售網絡,打造岫巖食用菌的銷售平臺,以此來搞活食用菌市場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岫巖將在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一個集食用菌加工、開發、貿易、儲運、特色餐飲于一體的食用菌大市場,增進食用菌產業整體效益,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經營模式,讓龍頭企業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雙贏”。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市場風險。
樹產業品牌。品牌工作已經成為產品開拓市場的中心工作,現在的市場從某種角度上看已經完全處于飽和狀態。岫巖縣市場開發工作駕輕就熟,從“三品一標”著手,很好地建立起了區域品牌和地域品牌,這對產業的發展起到了護航開道的作用。1998年岫巖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滑菇第一縣” 榮譽稱號;2005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食用菌生產優秀基地縣”;2008年岫巖滑子蘑經國家農業部批準,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這些都是無形資產,對塑造企業和產品形象、提升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擴大市場份額有著重要作用。
強產業素質。素質是產業發展真正動力,是理念、技術、市場、行業自律等的根源。要想產業做強,首先就得強素質。岫巖縣從基礎做起,一手抓菇農的科普意識,一手抓科研、產業體系開發。縣長鄧延發對食用菌產業一直高度關注,岫巖縣不斷加大科技注入和文化注入,用科技手段、文化元素推動產業向高端發展,對產業進行多元化開發。抓標準化建設,把蘑菇及產品質量作為產業發展生命線,出臺了《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食用菌無公害生產標準》等,規范蘑菇產業發展;大力推進生產方式變革,引進工廠化生產,為傳統農業注入現代企業活力。抓科技支撐,建立了研發中心,對蘑菇菌種、生產流程、新產品開發等進行一系列研究推廣,加強人才培養,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抓文化提升,興建了 “百菇園和食用菌博物館,為蘑菇產業注入文化內涵,大力開發產業文化價值;規劃以百菇園和博物館為雙核,打造一個集蘑菇生產、加工、銷售、科研及旅游觀光、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
前途是光明,道路也不會平坦。在食用菌產業轉型過程中,岫巖縣邁出了第一步,開好了頭,起好了篇;相信岫巖食用菌產業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成為全國食用菌主產區實現產業升級的一面旗幟。岫巖的經驗值得其他主產基地學習、借鑒,為行業共同繁榮夯實基礎。
岫巖正如周乃東詩所描繪——洋河之濱,秀水微瀾,沃野綠川。望藥山腳下,龍騰虎躍;滿鄉大地,物阜民安。公路縱橫,高樓林立,玉都美名天下傳。六十載,喜岫巖巨變,日上層巒。//古城勁展新顏,看綠樹紅花碧水環。論工商科技,蒸蒸日上;山鄉農業,赫赫爭先。玉雕菱鎂,暢銷四海,滿族文化成畫卷。放眼望,走和諧大道,再譜新篇。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