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1-1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黔江區城南街道南溝社區6組的陳祖江,雖然只讀過一年半小學,但是他勤奮好學,字典當“老師”,結識100多本種植書籍。他自學種養殖技術,從小規模養雞、種菇慢慢起步,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家庭一天比一天富裕。6年打拼,如今,他已成了當地有名的種菇大戶,遠近聞名的“專家”。11日,記者采訪他時,盤點了2010年的收入,陳祖江的平菇毛收入達到20萬元,除去各項成本開支,純收達到10萬元。
只讀了一年半書
1973年臘月,陳祖江出身在城南街道南溝社區6組一農家。“小時候,家里姐弟6人,父母負擔重,沒有錢送我們去讀書。我13歲時,恰逢農村掃盲,我才去讀了一年半。”陳祖江回憶說,“在那一年半時間里,我拼命地學習,認真聽老師講課,基本掌握了拼音的拼讀方法。這為我后來養雞、種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喜結良緣同創輝煌
1994年冬天,陳祖江與青梅竹馬的蒲輝瓊喜結良緣。婚后,兩人商量,盤算今后如何發展,如何致富。
陳祖江了解到,黔城蔬菜需求量大,而且價格也不錯。于是,夫妻二人決定把自家田土全部種上蔬菜。后來,陳祖江在電視上看到養雞和種菇的信息,他又開始試養土雞和試種平姑。經過10年的打拼,夫妻倆已嘗到了甜頭,從當初的年收入5000多元,上升到2004年的3萬元。
字典當“老師”苦學技術
“什么都搞不行,照顧不過來,管理也不到位,最終收入不高。”經過摸索與實踐,再通過市場調查,陳祖江發現種植大棚平菇很有前途,又便于集中管理,遂決定發展大棚平菇,進行規模化種植。2005年初春,他便請人搭建了200多平米的大棚,專業種植平菇。
為了掌握種平菇的技術,陳祖江隔三差五進城逛書店,購買了《食用菌裁培技術》、《種植基礎》等系列書籍。白天,他忙著干活,晚上才有時間看書。“由于沒讀多少書,有的字不認識,我身邊常備有一本新華字典,凡是不懂的,我就查字典,就把字典當老師,解決我在種植過程中的技術難題。”陳祖江說。
年純收入達到10萬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陳祖江夫妻倆種植的平菇收入達到4萬元。從2006年起,陳祖江年年擴大種植規模,產量也逐年增加,到2010年,夫妻二人已將大棚擴展到800多平方米,種植平菇50000袋,年純收入達到10萬元,成為當地種菇大戶。由于陳祖江的種菇技術過硬,產量高,水市、水田、金溪、黃溪等鄉鎮的種植戶經常前來購買菌種。
6年里,陳祖江看了100多本種植方面的書籍,只要有時間,他就要看書,幾乎成了種菇“專家”。“現在科技這么發達,書上的實用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不學習就要落后,我要活到老,學到老,今后還要不斷擴大種植規模。”陳祖江說。
當地村民見陳祖江夫妻倆種植平菇致了富,許多年輕人便來到他家請教。陳祖江毫不保留地將種植技術傳授給他們,并經常在電話中為種植戶解答種植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