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3-0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昨日,隨州市曾都洛陽鎮菇稻模式種植示范基地香菇大棚里,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忙著采摘香菇的菇農。“早上7點多就來摘菇了,剛賣了兩筐。”記者來到菇農王春香的棚內,和她拉起家常。她和老伴去年加入九口堰富民珍稀菇專業合作社,種了兩個大棚、1.5萬袋的香菇。
“去年10月份開始采摘以來,收入6萬多元,除去成本,純收入2萬多!”王春香喜笑顏開。
由于年齡大,王春香家是合作社里種植面積最少的戶。旁邊的種植大戶蔡艷安去年種了5萬袋香菇,純收入10余萬元。他和妻子忙不過來,雇了3個人幫忙摘香菇。
合作社成員里,還有從安陸過來的菇農。朱大棚便是。10年前,他在安陸種菇,去年經人介紹來此學習菇稻種植模式,并種了2萬袋菇,已進入收獲期。
合作社負責人嚴賢濤介紹:“今年地栽香菇行情很好。春節期間天氣晴朗,香菇個頭渾圓,色澤飽滿,出菇率也高。價格最高的時候,一斤能賣到6元多。”
參加富民珍稀菇專業合作社的菇農都采取“菇稻種植”模式。稻谷收獲后10月上旬大田制棚、菌棒入棚、脫袋栽培、正點管理,10月下旬開始采菇,次年5月中旬結束,然后再種水稻,畝純收入超過4萬元。
目前,該合作社已帶動400余戶參加菇稻種植,面積達800余畝,已輻射周邊鄉鎮及安陸、棗陽等地。十堰等地的菇農也慕名前來取經。他們的香菇已銷到武漢、上海、重慶、河南等地。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