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5-1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在諸多惠農政策的支持下,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土窯子村的村民們發展起了蘑菇種植業。從散戶種植到建設種植基地,蘑菇的產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村民們買了樓房、買了小汽車,過上了紅紅火火的日子。
種蘑菇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從帶領村民種植食用菌起步,到去年大膽設想、籌建食用菌種植基地,米東區土窯子村村民的腰包變鼓了,買了樓房。這讓48歲的土窯子村的村長劉振新頗有成就感。
每天忙完農活,劉振新都會翻翻報紙,看看農業技術的相關書籍,了解一下今年的惠農政策和農業管理知識。在土窯子村當了10年村長,剛剛過去的2010年,他終于完成了土窯子村食用菌種植從散種到集中的整合,心頭一塊石頭落地。閑不住的他,又開始暗暗籌劃下一步的工作。
從散戶種植到建設基地
2009年,是土窯子村村民種植食用菌的第9個年頭。9年里,村民種植食用菌,一直處于散包散種的狀態。
散包散種,就是土窯子村村民種植食用菌,沒有統一、規范的模式,也沒有固定保障。在技術上,僅僅是依靠自己多年的種植經驗,選購種子和肥料,沒有科學的標準。
2010年3月,土窯子村的村長劉振新,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就是將散戶種植改造成食用菌種植基地。可是,這個想法遭到了村民的質疑,基地改造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錢從哪里來?
這些質疑聲并沒有讓劉振新動搖。
劉振新了解到,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大惠農政策,重點扶持農產品生產基地與大型連鎖超市、學校及大企業等產銷對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于是,劉振新向鎮、區和市遞交了項目申報表,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政府和農業局給予了大力支持。
一個月后,項目被批準了,另外,政府還給村里提供了150萬貸款,每個大棚給予8000元的補助。
去年9月,隨著基地的第一批食用菌種子進棚入土,土窯子村真正告別了散戶種植食用菌的歷史。
產量提高村民腰包鼓起來
今年年初,土窯子村村民呂劉剛,在米東區購買了一套80平米的樓房,還花了3.5萬元買了一輛小汽車。
呂劉剛說,這幾年,他每年都種3個大棚的食用菌,2009年收入14萬。去年,村里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出售,不僅提高了產量,在特派員的指導下,還賣上了好價錢,一年就增收了6萬元。
在土窯子村,買新房、買汽車的村民,呂劉剛已不是第一個了。
致富了,買房了,大家都爭先恐后地種植食用菌,可劉振新卻種了十年的水稻和小麥。
科技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和食用菌相比,種植小麥和水稻的工作量比較小,沒有復雜的種植程序,但收益也比較低。在土窯子村,平均每畝地最多收益600元。
劉振新一家共3口人,今年種了100多畝的水稻和小麥,由于自己工作忙,家中的勞力只有妻子一個人。妻子每天起早貪黑,從來沒有抱怨過什么。提起這些,劉振新話很少。
“我種不種蘑菇不重要,關鍵是我帶村里人建了種植基地,他們總不能在我的帶領下越過越窮吧!看著大家住上了樓房,開上了小車,我很安慰。”劉振新說。
借力惠農新政繼續發展
今年,土窯子村雙孢菇的種植面積達到了500畝。但是種植的食用菌品種較單一,主要是雙孢菇,缺乏新品種。
“這樣能適應市場變化需求,化解市場帶來的風險嗎?”劉振新有些擔憂。
十二五規劃提出,政府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政策,提出“三化同步”,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新政策,這讓劉振新揪著的心放松了一些。
“這樣的好政策給了我們信心。我們打算籌建一個食用菌深加工工廠,同時,還要引進一些新品種。”劉振新為未來做起了打算。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