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1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包頭市利用牛糞養菇已形成氣候,食用菌產業發展搭上了“牛糞快車”。該市目前奶牛存欄約40多萬頭,年產牛糞200萬噸,九原區、達茂旗、固陽縣、土右旗的九個旗縣建立了10個牛糞養菇示范點,共181個養菇大棚,近百個農戶參與養菇。2007年,第一批利用牛糞培養出的雙孢菇在九原區收獲,按照每個大棚產量3000公斤、每公斤10元計算,一個大棚的毛收入就達到3萬元,為當地農牧民帶來了一筆可觀收入。
利用牛糞作為食用菌的培養基發展食用菌,對于內蒙古自治區來說是一項得天獨厚的產業。受技術和觀念所限,該區的牛糞大多被曬干后作為了燃料。目前,上海、北京延慶、云南大理、廣西崇左、安徽旱陽和臨泉、福建古田等地已有利用牛糞與秸稈等栽培食用菌的技術,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因栽培食用菌導致牛糞與秸稈緊缺的情況。
食用菌素來享有“山中之珍”、“素中之葷”、“健康衛士”的美稱,不僅在我國,在世界上也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是最早進行食用菌栽培的國家,人工栽培品種有260多種,而且菌類種類最多、產量最大。菌類在我國已形成商品化生產的有52種,主要品種為平菇、香菇、木耳、雙孢菇等。目前國內菌類生產每年以19.3%的速度在增長,2009年產量為202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80%,產值1103億元, 創匯16.23億美元。我國的香菇已占領東南亞等主要香菇消費市場,食用菌產品已經出口到126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我國食用菌主產縣有500多個,從業人員達3000萬人。他們主要來自城鎮、農村富余勞動力、林業轉產工人、礦區失地農民等,為解決就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內蒙古自治區食用菌的主要品種有20多種,其中的一些珍貴品種如蒙古口蘑、香杏口蘑、羊肚菌等,因缺乏保護和開發正面臨資源枯竭。全區食用菌年產量2010年為6.5萬噸,產值2.4億元,產量位居全國倒數第五位,從業人員2萬多人。產量最高的赤峰市寧城縣2008年鮮蘑產量達2800萬斤,農民總收入達1.1億元。
發展食用菌產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效益高的優勢,在資源利用上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行業爭資源”等獨特的產業優勢,是現代有機農業、特色農業和典型的高效生物產業。食用菌既可一家一戶分散種植,更適宜工廠化模式進行栽培,同時還可以安排大批農民就業。目前國際上三區制栽培技術最先進,如果建立一個有36間出菇室的菇場,可解決400名下崗職工就業。由此可見,發展食用菌產業前景十分廣闊,還可以成為農牧民增收的新路徑。
通遼市庫倫旗扣河子鎮從河北引進了滑子菇生產項目,200多農戶建立了6400平方米的菇棚14座、年產量達3萬盤的牛糞養菇生產基地。通過基地為農戶進行種植示范,提供菌種技術服務,負責回收和銷售產品。在鎮里的組織下,菇農們成立了食用菌生產協會,選派專人為農民提供技術信息服務,加強與外地企業的合作,保障產品銷售,逐步形成了“農戶抓生產,基地搞服務,協會跑銷售”的一條龍產業化發展模式。他們還投資120萬元建成960平方米保鮮庫,為產品的保鮮、包裝、加工提供了條件。產品遠銷到日本、韓國及歐美市場。
鄂爾多斯市銅川鎮把牛糞種植食用菌作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在當地已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規模化產業。目前已建有生產基地150畝,300個大棚,產量達300萬斤,產值960萬元,輻射農戶200戶。
對于內蒙古自治區區來說,大力推廣利用牛糞養菇產業既可以變廢為寶,還能夠解決大量農村牧區剩余勞動力,為農牧民創造可觀的經濟收入。此外,菌糖還可以再利用生產菌肥。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