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果枝生產食用菌年純利潤300多萬元
發布時間:2011-09-1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安徽省碭山縣周寨鎮張屯村青年農民李秀安,帶領果農把修剪下的碭山梨樹等果樹枝條作為原料,粉碎后成為栽培毛木耳的培養基,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生產無公害產品毛木耳,發展循環經濟,年純利潤300多萬元,使30多家農戶走上致富路,走出了一條果農增收致富、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碭山縣是水果大縣,碭山酥梨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全縣果樹面積70余萬畝,其中酥梨面積就占了50萬畝,每年冬春兩季修剪的果樹枝條達25萬噸。多年來,各村堆積如山的廢果枝只作為生活燃料,被果農白白燒掉,既浪費了水果資源,又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污染了環境。
青年果農李秀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決心探索調整果業結構的新思路。2007年3月,他到江蘇豐縣學習毛木耳栽培技術。豐縣農民利用當地廢棄的資源——玉米芯棒作主要原料,培育毛木耳。據專家研究,毛木耳因富含1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及多種礦物質、維生素等,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清肺益氣、抗腫瘤活性等藥用價值,是一種深受消費者歡迎的可食可藥的食用菌,成為國內外市場黑色食品的流行一族。因此,毛木耳生產有十分廣闊的銷售市場。
經過市場考察和深入思考,李秀安決定引進毛木耳生產。多年的實踐研究,他探索出利用碭山的豐富資源——廢棄的果樹枝作原料生產毛木耳的新思路,因地制宜,變廢為寶,因生產原料廉價,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總結出粉碎果枝、進鍋消毒、裝粉進袋、菌種接種、進棚上架、棚內噴水和采摘出售等一套完備的毛木耳管理技術和生產工序,解決了毛木耳優質高產高效的技術難題;改良果枝粉碎機、高溫消毒機和摻料裝袋機等生產機器,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發展循環經濟,把廢果枝作為生產毛木耳的原料,采摘完毛木耳的菌棒又成為果樹的有機肥料,循環使用,發展生態農業,保護了環境。2008年5月,他在縣工商局注冊碭山縣惠康種植專業合作社,重點發展毛木耳反季節生產。現在,惠康合作社生產的毛木耳肥大個優,大似豬耳朵,吃起來清脆爽口,味道如海蜇,還好像有一絲淡淡的果香味,惠康毛木耳因質量優、產量大、銷售好、效益高,成為當地果農發家致富的“金耳朵”,廢果枝就地生金長出“金耳朵”,拓寬了果農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現在,該社已發展社員30多家,擁有生產基地5個,建有塑料大棚60多個,占地60多畝,年純利潤達300多萬元,并為200多個富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果農變“冬閑”為“冬忙”,一年四季不閑著,不出遠門,即可在家務工,有效解決了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碭山果農充分發揮水果資源優勢,利用廢棄的果枝反季節種植大棚毛木耳,發展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延長了農業產業化的鏈條,創造了具有碭山特色的新型主導產業,產生了豐厚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