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2-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花可以自己在家里種,但要說蘑菇也可以在家里種,就不多見了。“崔蘑菇”現在就整天吆喝這事:蘑菇一樣可以自己在家里種。
“崔蘑菇”大名崔長玲,老家花鄉青州。來自花鄉的崔長玲卻不種花,與食用菌打了20多年交道。12月10日,記者在濟南市二環南路附近的一個“蘑菇洞”里見到他時,他隨手往地上一抄,就抄起一簇新鮮的蘑菇說:“看看,今年的第一茬雙孢菇。”
創造環境條件的“藝術”
老崔的“蘑菇洞”其實是一段開在半山腰的防空洞,是個半拉子工程,久不利用,濕氣很大。面積有一萬多平方米,老崔9月份接手,到現在只用了兩千多平方米。
“崔蘑菇”的名號不是白叫的,老崔在業內那是“大拿”,也經常在電視上的農業節目里露面,省內不少食用菌種植主是他的學生。
“種植食用菌的技術,其實就是創造環境條件的‘藝術’,只要創造了適宜食用菌生長的環境,不用管它,自己就呼呼往上長。”“大拿”說話就是不一般。“像這個防空洞,夏天最高氣溫在19度,冬天最低氣溫在14度,通風又好,最適合雙孢菇這一類的恒溫菇生長,在這個防空洞里長一天,能頂大棚里長三天。”但老崔說,你得懂行才行,他的一位同行也在防空洞里種蘑菇,幾年賠了上百萬。
“蘑菇種類不同,習性也不同。”老崔說:平菇、香菇、金針菇等需要溫差,不然不長;雞腿菇、猴頭菌、雙孢菇等喜歡恒溫,不需要光線,但需要通風。
工廠化種植難掙錢
“蘑菇在防空洞、山洞里種能獲得效益,主要是環境控制成本相對較低。除此之外,就只適合農民家庭種植,工廠化生產、規模化種植蘑菇,很難掙到錢。”
老崔給記者算了筆賬:工廠化種植,從進料到布料、撒菌種,再到采蘑菇、運出去等,哪一步不得雇人?還有電費:農業生產用電一般在0.5元一度,高的到了0.7元一度,這都得打入成本。而農民自己家庭種植,很多方面可以不花錢,很多能自己動手的事,就不需要雇人了。
“所以,農民種個蘑菇棚一年能掙4000元,而工廠化種植一個棚甚至會倒賠1000元。除非是列入上級部門的產業化項目,很多蘑菇項目賺的只是國家項目補貼。”
“其實省內很多地方都在山洞里種蘑菇。”老崔說,“比如青州、臨朐、泰安,我都去看過,條件不錯,但是他們的技術人員還沒掌握要領,目前效益也不怎么好。”
蘑菇栽培文章多
“你們見過盆栽花、盆栽韭菜,但盆栽蘑菇你們見過嗎?”老崔一邊領著記者往“蘑菇洞”里走,一邊給記者“賣關子”。
“蘑菇洞”里邊是東西向的,東頭有個南北向的大通道,地面上鋪滿了料,密密麻麻的雙孢菇已經從土里鉆了出來,白生生的,看著喜人。進來的路上,記者看到路旁碼放著整整齊齊的白色泡沫塑料箱足有上千個。老崔說,這就是家庭栽培蘑菇的工具。
老崔領我們去了西邊那個通道,接近最里邊的一個朝南的半截通道里,平放著一些這樣的塑料箱,箱里已經鋪好了蘑菇栽培料,表面覆的是泥碳土,濕潤的土里已經鉆出了大大小小的雙孢菇。
“現在人們追求的是綠色、無公害,我們給配好土和肥料,發好菌絲,運一箱回到家,灑點水,就能一茬接一茬地采蘑菇,絕對的無公害,還有一份收獲的快樂在里面,不錯吧?”老崔說。
“我這一箱能產十五六斤蘑菇,你自己算一算,以現在超市里的價格,產值是多少?”老崔樂呵呵地說,“濟南市有多少有栽培蘑菇條件的家庭?親手采摘自己種出來的蘑菇,對這些家庭的大人孩子來說,又是怎樣一種樂趣?”
地下農場、家庭農業……老崔沒說這些,但他現在做的,就有這個方向。周末不去“開心農場”種菜收菜,而是到“蘑菇洞”采蘑菇,這樣的事恐怕對孩子們就是個不小的誘惑――這,又有了農業旅游的味道。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