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印江依靠食用菌等產業探索貧困山區致富新希望
發布時間:2012-02-1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初春時節的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腳下印江大地,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1300畝食用菌采摘繁忙、4萬畝無公害蔬菜整地待栽、21萬畝生態茶園春潮涌動……
2012年,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搶抓新一輪扶貧開發的重大機遇,舉全縣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
扶貧開發,在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腳下縱深推進——
“增收致富”工程全覆蓋。今年,印江縣搶抓國家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和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先行先試戰略機遇,在全縣深入實施增收致富工程,全力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步伐。
印江“增收致富”工程,經過兩年試點,取得了顯著成效。2010年40個村試點,實現農民人均增收600元;2011年擴大到100個村,實現農民人均增收800元,人均增收最高達1798元。2012年,該縣籌集資金5480萬元,支持274個村實施農村居民增收致富行動計劃,實現全縣374個村農村居民增收致富行動計劃全覆蓋。
全縣重點圍繞“三軸”、“三連線”建設以生態產業、特色蔬菜為重點的現代農業展示帶,在銅遵線、印松線、印沿線、印秀線、印德線等主要公路沿線,建設示范生態茶園基地2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1萬畝、精品果產業基地0.2萬畝、農業觀光園0.1萬畝,大力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基地、種養大戶等,拓寬增收渠道,確保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538元,增長22%。
印江按照資金使用“用途不變、渠道不亂、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資金,整合資源,幫助貧困村寨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建設和生態建設,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典型示范效應的“印江經驗”。
“整縣推進”構建大扶貧。2011年,印江推廣扶貧開發“整鄉推進”成功經驗,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區域推進、連片開發、試點先行、以點促面、長短結合、統籌兼顧”的原則,在貴州省率先實施扶貧開發“整縣推進”工作。
如今,荒山變茶海、坎坷變通途、寂寞的鄉村搖身變成集貿市場,這在曾經極度貧困的武陵山區成了不爭事實。
2011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1.41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增速位居全省53位,比上年進8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19元,比上年增長22.9%,增速位居全省第43位,比上年進5位。貧困人口增收明顯,1萬多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2012年,印江加快扶貧開發進程,重點抓好新業鄉、新寨鄉“集團幫扶”和板溪鎮“整鄉推進”項目實施,分片分區域進行整體產業規劃,引導群眾發展效益高、優勢明顯的長遠產業,深入實施扶貧開發“整縣推進”。
“減貧摘帽”走向富裕路。印江以發展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和減少貧困人口為核心,以提高農村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為重點,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按照“縣負總責,鄉為主體,落實靠村,扶持到戶”的要求,把工作重點放在“減貧摘帽”6個鄉鎮的貧困村、貧困戶。整合資金,支持貧困鄉鎮發展主導產業和實施重點項目,使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產業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得到明顯提高。
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堅持把產業化扶貧作為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關鍵,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2012年,全縣發展烤煙3萬畝、茶園3.4萬畝、核桃4.75萬畝、林下養禽500萬只、食用菌3000萬棒、辣椒5萬畝、中藥材2萬畝,努力實現全縣農村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30%以上,貧困發生率下降3.3個百分點,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32萬人以上,貧困人口返貧率控制在5%以內。
貴州省印江縣2012年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3年要實現全縣“減貧摘帽”目標,到2020年要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