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政和菇業轉軌的啟示
發布日期: 2012-04-1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日,溫家寶總理來閩考察,講話中特別提到風景優美的“雙世遺”武夷山。他說,綠色資源十分寶貴,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也是競爭力。溫總理的講話是對我省發展綠色經濟、生態立市的鼓舞與鞭策。由此也讓筆者想起政和縣菇業轉軌的事。
九十年代初,政和縣成了全國香菇大 縣之一。與政和毗鄰的浙江省慶元縣歷史上就是“香菇縣”。早年那里的不少農民到閩北山區做椴木香菇,“香菇客”的別稱由此而來。改革開放后,慶元縣成了全國聞名的香菇集散地。政和縣與之咫尺之遙,也打造“香菇縣”,每年消耗闊葉木達15萬立方米,10年時間造成全縣森林蓄積量銳減,水土流失頻現。鎮前、楊源、澄源三個鄉鎮是高寒山區,自然條件原本就劣,做菇砍樹,幾乎“把禿頭上幾根毛也拔了”,生態狀況更堪憂。
政和縣領導班子意識到水土流失嚴重性后,以科學發展觀為導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政府采取“硬措施”保護自然資源,頒布了砍樹種菇的禁令,實行“產業轉移,菇業轉軌”;引導村民多種楠木等珍貴樹種,實現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力求不砍樹也能致富;同時,在錐栗林中套種毛竹、楊梅等,既減少錐栗面積,又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使開發經濟林過度的傾向有所改變。目前,全縣已封山育林10萬畝,退菇還田1800多畝;還將54.7萬畝闊葉林劃為公益生態林;完成了4條重點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任務,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61萬畝。政和縣這些年踐行科學發展觀,下決心治山治水所帶來的變化,令人感慨不已。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政和縣領導班子也許深諳這一道理,所以實踐科學發展觀不是說歸說、做歸做,而是見諸行動、力求實效。針對本縣存在的問題,從禁止砍樹種菇到封山育林,從山林套種到推廣濕地松,從亂砍濫伐到護山護林,不斷摸索生態保護之道,出現了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良性循環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