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8-0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就《“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
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十二五”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進一步了解《實施方案》有關情況,記者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問:請介紹一下我國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性、必要性。
答:我國是農業大國,農作物秸稈(以下簡稱:秸稈)產量大、分布廣、種類多,長期以來一直是農民生活和農業發展的寶貴資源。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在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支持下,全國糧食生產已實現“八連增”。隨著農業連年豐收,秸稈產生量也逐年增多。據調查統計,2010年秸稈可收集量約為7億噸,其中十三個糧食主產區約為5億噸,約占全國總量的73%。隨著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和農村生活條件改善,秸稈隨意拋棄、焚燒現象嚴重,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有利于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境壓力,對于解決秸稈違規焚燒問題,穩定農業生態平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秸稈綜合利用是緩解資源約束的重要補充。一是秸稈作為優質的生物質能可部分替代和節約化石能源,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按熱值測算,2噸秸稈相當于1噸標準煤,開發利用秸稈能源,可有效增加農村地區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秸稈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是一種具有多用途和可再生的生物資源,也是農業生產重要的有機肥源。據測算,7億噸秸稈中含氮350萬噸、磷80萬噸、鉀800萬噸,相當于2010年全國化肥施用總量的五分之一左右。三是秸稈纖維是一種天然纖維素纖維,生物降解性好,可替代木材用于造紙、生產板材、制作工藝品、生產活性炭等,節約大量木材,保護寶貴的森林資源。四是秸稈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4噸秸稈的營養價值相當于1噸糧食,可為畜牧業持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二)秸稈綜合利用是減輕環境壓力的有效手段。長期以來,秸稈一直是我國農民生活的基本燃料和農業生產的物質資料。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使用秸稈作為家用燃料,而選用商品能源等,傳統的秸稈利用途徑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秸稈出現季節性、地區性、結構性過剩,大量秸稈得不到收集利用,每逢農忙期間,秸稈遍地焚燒現象依然嚴重,屢禁不止。秸稈違規焚燒,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資源,而且嚴重污染大氣環境,威脅交通運輸安全,影響城鄉居民生活。特別是2011年6月份,有關媒體報道的“江浙一些地區焚燒秸稈致多人死傷”,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通過秸稈綜合利用,可有效地改善農村公共衛生環境,有助于整治農村環境臟亂差的局面,提高農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秸稈綜合利用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秸稈的利用從農業、農村的原始利用擴展到工業化的多元深加工利用。秸稈綜合利用有著較好的市場前景。秸稈收集、儲存、運輸、加工可為農民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按照目前的市場測算,1噸秸稈的價格在200元到250元,秸稈綜合利用率若增加10%,即消化7000萬噸秸稈,可直接為農民至少增收140億元。建設一條年產5萬立方米的秸稈人造板生產線可消納秸稈6.5萬噸,直接提供200個就業崗位,同時可以帶動周邊秸稈收集、運輸、儲存等服務業發展,間接增加就業崗位400個。發展秸稈綜合利用,既可有效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又可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總之,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對于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境壓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應對氣候變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農業領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利國利民。要充分認識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制定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深入研究和完善鼓勵秸稈綜合利用的配套政策措施,建設秸稈綜合利用的重點工程,組織實施試點示范,建立秸稈收集體系,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化、商品化發展。
問:我國秸稈綜合利用的現狀如何?
答:根據國務院要求,2007年,我委、農業部會同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原環保總局)、國務院法制辦、原國家能源辦成立了秸稈綜合利用統籌協調工作組,并于同年12月19日召開了秸稈綜合利用統籌協調機制第一次會議,確定了《秸稈綜合利用統籌協調機制組成成員名單》,推動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形成了有關部門共同推進的良好格局。近年來,各地區、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2010年秸稈綜合利用量約為5億噸,綜合利用率達到70.6%,與2008年相比提高了3.6個百分點,取得了積極成效,主要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利用途徑不斷拓寬。秸稈由過去僅用作農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飼料,拓展到肥料、飼料、燃料、食用菌基料和工業原料等多個領域。秸稈能源化利用發生質的飛躍,從農戶低效燃燒發展到秸稈直燃發電、秸稈沼氣、秸稈固化、秸稈干餾等高效利用。截至2010年底,全國投產和在建的秸稈直燃發電項目170多個,總裝機容量約400萬千瓦,據測算,年可消耗秸稈3300萬噸,其中已投產的裝機容量約為150萬千瓦。工業領域應用發展迅速,秸稈人造板、秸稈木塑等高附加值產品實現了產業化生產,部分產品已在奧林匹克公園、奧運村、世博會等多項重大工程中得到應用。
(二)技術水平明顯提高。通過自主創新、引進吸收,多項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取得突破。秸稈沼氣、秸稈固化、秸稈人造板、秸稈木塑等綜合利用技術以及秸稈聯合收獲、粉碎、拾揀打包等機械裝備得到應用推廣;秸稈乙醇高效轉化酶技術研發取得階段性成果;秸稈直燃發電技術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秸稈清潔制漿等技術的應用實現了部分造紙工業污水循環利用和達標排放;自主研發的秸稈人造板粘合劑已實現甲醛零排放,相關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綜合效益顯著提升。通過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地區的秸稈焚燒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同時還帶動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秸稈綜合利用成為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2010年,我國秸稈直燃發電消耗秸稈約1800萬噸,為農民增收40多億元,并帶動農民就業和周邊運輸服務業的發展。秸稈機械化還田消化秸稈1.07億噸,有力的改良了土壤結構、促進了糧食穩產高產;養畜消耗秸稈2.18億噸,相當于節約糧食5000萬噸。
雖然秸稈綜合利用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和群眾對秸稈的潛在價值以及就地焚燒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秸稈用之為寶、棄之為害的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許多地方下大力氣抓秸稈禁燒,主要精力放在“堵”上,忽視了秸稈綜合利用這條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環境“疏”的渠道。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國家已經出臺了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技術推廣等一系列鼓勵秸稈綜合利用的政策,但配套措施不健全,難以形成政策合力;資金投入不足,農民對秸稈綜合利用積極性不高;一些秸稈綜合利用新興產業需要優惠政策扶持。如高效、清潔、應用前景廣泛的戶用秸稈成型燃料專用爐具缺少購置補貼。三是產業化程度較低。秸稈分布散、密度低、季節性強,收集儲運成本較高,專業的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服務市場難以形成,制約了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同時,秸稈綜合利用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加工轉化能力不高,難以推動秸稈大規模綜合利用的發展。四是科技支撐能力不足。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系統性研究不足,一些關鍵性技術難題尚未突破。如秸稈便捷處理設施配套不足,缺乏適應小地塊、便于操作的還田、打捆機具;秸稈固化與炭化生產設備耗能高、關鍵部件壽命短;適宜農戶分散經營的小型化、實用化技術缺乏,技術集成不夠等。
問:《實施方案》提出了哪些具體目標和要求?
答:《實施方案》提出:到2013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5%,到2015年力爭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0%;基本建立較完善的秸稈田間處理、收集、儲運體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其中,到2015年秸稈機械化還田面積達到6億畝;建設秸稈飼用處理設施6000萬立方米,年增加飼料化處理能力3000萬噸;秸稈基料化利用率達到4%;秸稈原料化利用率達到4%;秸稈能源化利用率達到13%。
《實施方案》對“十二五”時期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堅持農業優先、多元利用。秸稈來源于農業生產,綜合利用必須堅持與農業生產相結合。在滿足農業和畜牧業需求的基礎上,利用經濟手段,統籌兼顧、合理引導秸稈能源化、工業化等利用,不斷拓展利用領域,提高利用效益。二是堅持市場導向、政策扶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農民積極參與的長效機制。深入研究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三是堅持科技推動、強化支撐。推進產學研相結合,整合資源,著力解決秸稈綜合利用領域共性和關鍵性技術難題,提高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構建服務支撐體系,強化培訓指導,加快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普及。四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根據各地種植業、養殖業特點和秸稈資源的數量、品種,結合秸稈利用現狀,選擇適宜的綜合利用方式。選擇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建設一批示范工程,扶持一批重點企業,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
問:我國“十二五”期間秸稈綜合利用將圍繞哪些重點領域開展?
答:《實施方案》對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制度創新為保障,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深入研究和完善鼓勵秸稈綜合利用配套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逐步形成秸稈綜合利用的長效機制,促進秸稈的資源化、商品化利用,培育和壯大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圍繞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五個領域開展綜合利用:
一是秸稈肥料化利用,繼續推廣普及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鼓勵農民使用秸稈粉碎還田機械等方式,有效提高秸稈肥料利用率。二是秸稈飼料化利用,在秸稈資源豐富的牛羊養殖優勢區,鼓勵養殖場(戶)或秸稈飼料加工企業制作青貯、氨化、微貯或顆粒等秸稈飼料。三是秸稈基料化利用,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建設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繼續重點推廣企業加農戶的經營模式,建設一批秸稈栽培食用菌生產基地。四是秸稈原料化利用,不斷提高秸稈工業化利用水平,科學利用秸稈制槳造紙,積極發展秸稈生產板材和制作工藝品,試點建設秸稈生產木糖醇、秸稈生產活性炭等工程。五是秸稈燃料化利用,大力發展秸稈沼氣、秸稈固化成型燃料,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問:“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重點從哪幾個方面重點突破秸稈綜合利用?
答:“十二五”期間,秸稈綜合利用主要在十三個糧食主產區、棉稈等單一品種秸稈集中度高的地區、交通干道、機場、高速公路沿線等重點地區,圍繞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等領域,實施重點突破,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示范,大力推廣用量大、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
(一)秸稈循環型農業示范工程。按照循環經濟理念,開辟和建立秸稈多元化利用途徑,重點推廣秸稈-家畜養殖-沼氣-農戶生活用能,沼渣-高效肥料-種植等循環利用模式,鼓勵糧食主產區建設秸稈生態循環農業工程,充分利用好秸稈資源。力爭到2015年,秸稈生態循環農業工程秸稈綜合利用量,占項目所在地區秸稈總量的10%以上。
(二)秸稈原料化示范工程。重點在糧棉主產區開展專項示范工程,從政策、資金和有效運營等方面對秸稈人造板、木塑產業、秸稈清潔造紙給予扶持。引進創新秸稈纖維原料加工技術,形成規范、專業、科學的秸稈纖維原料基地布局。鼓勵秸稈制槳造紙清潔生產技術研發推廣,支持成熟的秸稈制槳造紙清潔化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為循環利用積累經驗。建立秸稈代木產業示范基地,選取部分秸稈人造板、木塑裝備制造企業,一批秸稈人造板、木塑生產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加快發展壯大,力爭實現年消耗秸稈量1500-2000萬噸。
(三)能源化利用示范工程。結合新農村建設,以村為單元,啟動實施以秸稈沼氣集中供氣、秸稈固化成型燃料及高效低排放生物質爐具等為主要建設內容的秸稈清潔能源入農戶工程,探索有效的項目商業運行模式。在已開展纖維原料生產乙醇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秸稈纖維乙醇產業化技術,支持實力雄厚、具備研發生產基礎的企業,開展試點示范,重點解決預處理、轉化酶等技術難題。力爭到2015年,重點在糧棉主產區的示范村,秸稈清潔能源入農戶項目村入戶率達到80%以上,年秸稈能源化利用量約3000萬噸,占項目區年秸稈總量的30%以上。
(四)棉稈綜合利用專項工程。在棉花主產區建立棉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示范工程,支持利用稈皮、稈芯生產高強低伸性纖維(造紙制漿原料)、人造板、紡織工業用纖維以及其它工業用增強纖維等。探索棉稈綜合利用的最優模式。
(五)秸稈收儲運體系工程。探索建立有效的秸稈田間處理、收集、儲存及運輸系統模式。加快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引導,企業為龍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骨干,農戶參與,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多種模式互為補充的秸稈收集儲運管理體系。
(六)產學研技術體系工程。圍繞秸稈綜合利用中的關鍵技術瓶頸,遴選優勢科研單位和龍頭企業開展聯合攻關,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水平。組織力量開展技術研發、技術集成,加大機械設備開發力度,引進消化吸收適合中國國情的國外先進裝備和技術。建立配套的技術標準體系,盡快形成與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相銜接、與農業技術發展相適宜、與農業產業經營相結合、與農業裝備相配套的技術體系。加快建立秸稈相關產品的行業標準、產品標準、質量檢測標準體系,規范生產和應用。
問:“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實施方案》的順利實施?
答:主要將在四個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秸稈綜合利用統籌協調機制作用,明確分工、加強部門配合。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編制本地區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堅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與新農村建設、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相結合,突出高附加值利用等。搞好統籌規劃和組織協調,認真組織實施,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人,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將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按年度逐級分解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建立考核制度,加強目標考核。
(二)完善政策措施。針對秸稈綜合利用的不同方式、不同途徑,研究完善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的相關政策、配套措施。落實好鼓勵秸稈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將符合條件的秸稈綜合利用產品納入節能、環境標志等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研究完善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扶持政策;加大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資金支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和資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的融資機制。
(三)加快技術創新。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推廣,鼓勵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積極引進開發先進實用的秸稈收集、儲運、利用技術工藝和裝備。扶持引導基層服務組織的發展,加快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四)強化宣傳引導。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農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義,采取面向基層,貼近農民,生動活潑的形式,普及相關知識和技術,宣傳有關政策、典型經驗和做法,用技術指導群眾,用示范帶動群眾,用效益吸引群眾,逐步提高全社會對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識和自覺性。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