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三中全會精神 加快推進現代農業金融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這給調整農村生產關系、推進農村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作為全國最大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全省擁有耕地2億多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13畝,耕地面積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國首位。2013年4月國務院批準了《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將黑龍江省現代農業改革試驗上升到國家戰略,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與創新,為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近年來,在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帶動下,黑龍江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步伐加快,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和服務功能日益完善,金融支農力度不斷增強,但受制于農業經濟體制機制,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還面臨諸多障礙。特別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抵押嚴重制約了土地適度流轉和規模經營,大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機裝備制造與應用、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農業科技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等,也因農村各類產權登記、交易市場不健全難以得到金融支持。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對破除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健全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村金融體系提供了制度支撐。要抓住機遇,堅持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加快推進現代農業金融配套改革,力爭在黑龍江省“兩大平原”地區率先建立“機構完備、配置合理、結構優化、競爭高效”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加快創新符合現代農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推進現代農業與現代金融協調發展投石問路。
以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為導向,完善金融惠農富農政策體系。加強財稅杠桿與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完善地方財政獎補機制,建立省級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基金,確保對考核達標的縣域金融機構獎勵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建立由財政支持的農業風險基金,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遭遇市場價格大幅度下降等重大損失時給予適當補償。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工具的導向作用,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入農村地區,保障金融機構農村存款主要用于農業農村,構建農業信貸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對擴大涉農信貸投放有合理資金需求的金融機構,建立新增支農再貸款限額與涉農貸款新增比例掛鉤的機制,加大對“兩大平原”地區的支農再貸款支持力度。發揮再貼現引導信貸投向的作用,支持“兩大平原”地區金融機構對涉農、小微企業及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票據優先辦理貼現,促進農業規模化生產發展。
以推進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為著力點,完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進一步優化縣域網點布局,探索建立面向區域特色農業的專業化涉農服務部門或專業支行。通過政策吸引、環境改善等措施,引進省外及境外金融機構到縣域設立分支機構。探索在農村地區設立民間資本發起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鼓勵省內外法人銀行機構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推動村鎮銀行引入民營資本,優化股權結構。鼓勵金融機構和大型農機具生產企業建立金融租賃公司,開展大型農機具融資租賃業務。鼓勵設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政策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和企業財務公司。發展多層次農村資本市場,推動農業企業直接債務融資試點,鼓勵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融資工具擴大融資規模,加快發展農業高科技企業的高收益債券,引導農業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鼓勵設立農產品期貨經紀公司,積極穩妥地拓展農產品期貨交易品種,創新期貨市場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運作模式。構建新型農業保險(放心保)體系,以關鍵農產品保險、主要畜產品保險為發展重點,逐步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積極開發農機具保險、農產品質量保證保險、農房保險等新型產品,不斷豐富農業保險險種。積極探索開辦涉農金融領域的貸款保證保險、信用保險等專項涉農金融保險,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信。完善農業再保險保障體系,建立并完善財政支持的農業大災風險轉移分散機制和風險準備金制度。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