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親:種蘑菇年入百萬元
山西浮山縣北王鄉北茨村的王東親是縣老促會婦工委委員,多年來,她下商海,創市場,在種養蘑菇上大做文章,年收入超過百萬元,并成立了食用菌生產合作社,組織當地婦女發展食用菌生產,先后獲得了國家、市、縣多種殊榮,在十里八鄉傳為佳話,成了小有名氣的大老板。
王東親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93年,初中畢業后,16歲的她為減輕家庭負擔,只好輟學闖天下,開過出租車,辦過小飯店,這些經歷讓她增長了見識,也增加了收入。不料,2006年,年邁的父親患病在床,作為獨生女,她只好回到家里照顧老人。可性格倔強的她,不甘寂寞,不甘平凡,總想在照顧老人的同時再做點事情。于是,她就在網站中仔細搜尋致富信息。一天,一則種養蘑菇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尤其是種養蘑菇占地少、效益高、適合家庭經營的特點,促使她下定決心種養蘑菇。
第一年,她首先試著在自家的窯洞里種平菇,結果由于產量低,沒見到多少效益。第二年,她大膽引進高產雞腿菇,先后投資了60余萬元,建設了場房,購置了設備,買回了菌種,雇了五六個工人,開始了生產。盡管她像對待嬰兒一樣精心地照顧這些食用菌,但到了后期,一片片的蘑菇,卻像缺了水的豆芽,細高、黃瘦,不僅產量低,而且賣不出去,看到這種情形,東親的心都涼了,十幾年的積蓄就這樣眼睜睜地打了水漂。
更不幸的是,這年他的父親又離開了人世。接踵而來的打擊使她心力憔悴,頭頂生出了一圈白發。可貴的是,她并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查閱資料,外出考察,學習實用技術,查找失敗原因。經過學習,她對各種蘑菇的生長習性有了全面了解,懂得了蘑菇的生長對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很高,自己種的蘑菇,就是因為室內溫度超過了28攝氏度而被“燒死”的。于是,她貸款5萬元,添置了通風、調溫等設施,購回了雙孢菇菌苗,進行了科學種養。每天堅持早、中、晚三次測量溫度和濕度,并作好記錄,及時調節,幾個月下來,她種植的蘑菇喜獲豐收,她終于成功了。
為了擴大規模,增加收入,帶領更多婦女致富,2008年,王東親貸款20萬元,承包荒地14畝,建起了6座、3500平方米的雙孢菇栽培棚,吸收了本村采菇女工16人,并當年收回全部投資。2009年,王東親投資100余萬元,新建了15座大棚,擴大生產規模,當年盈利超過100萬元。同年,建立了東親食用菌生產基地,并被浮山縣列為全縣重點項目之一。
與此同時,她注冊成立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2012年,該社吸收6個農戶加入合作社,擴大種植規模,新建堡子上村基地。該項目總投資135萬元,新建標準化菇棚12個、冷藏庫一個、洗菇池一座、辦公服務室6間。目前,食用菌基地已輻射到3個鄉鎮、7個村,栽培面積達1.5萬平方米。每戶每年可純增收5萬元,基地內所有農戶每年純增收615萬元。
由于王東親創業成功,帶動效果好,先后獲得了全國“巾幗建功標兵”、臨汾市“三八”紅旗手、臨汾市科普先進工作者、浮山優秀鄉土人才、浮山縣巾幗創業標兵、浮山縣婦聯會“創五好、做五型、爭五星”先進個人等榮譽。面對成績和榮譽,她不驕傲、不滿足,決心繼續把這項事業做大做強,并帶領更多的家庭,一起走向富裕。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