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1-22
來源:中國化肥網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做好秋冬種工作,明確了扶持秋冬種生產的政策措施。農業部有關負責人14日對這些政策措施進行了解讀。
亮點一:加大補貼政策力度,穩定秋冬種面積
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繼續實施良種補貼政策。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說,實施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帶動良種繁育和品種更新換代,提高農作物單產水平,改善品質。在具體執行中,對小麥的良種補貼仍將繼續覆蓋所有種植區域。在長江流域10省(市)及河南、陜西部分地區繼續實施油菜良種補貼。擴大馬鈴薯原種生產補貼規模。
會議確定,將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擴大補貼機具種類。這位負責人解釋說,國家從2004年起開始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國農業裝備水平,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快農機化發展進程。目前政策覆蓋了全國所有農牧業縣,下一步將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規模,適當擴大補貼機具種類范圍,進一步完善實施辦法。
會議還確定,繼續實行糧食直補。這項政策從 2004年開始實施。補貼資金原則上要求發放到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具體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補貼采取年初預撥的方式,通過“一卡通”或“一折通”在春耕前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2010年將繼續實行糧食直補政策。
此外,國家從2006年起對種糧農民實行農資綜合補貼政策,根據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上漲情況,相應地及時安排農資綜合補貼。這次會議提出,明年開始補貼資金兌付采取當年補上年的辦法,在春耕前將補貼落實到戶,具體補貼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結合實際情況,按照有利于促進糧食生產、有利于保持農村穩定以及簡便易行、提高效率等原則,采取切實可行的補貼發放辦法。
亮點二:繼續加強宏觀調控,保持糧食市場穩定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2010年小麥各品種最低收購價每市斤均提高3分錢,其中,白小麥每市斤提高到0.9元,紅麥和混合麥每市斤提高到0.86元。同時適當提高稻谷特別是優質稻最低收購價格。他認為,這有利于穩定糧食市場價格、穩定農民收入預期、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同時,國家還將繼續實施糧油臨時收儲政策。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針對糧食、油料、棉花等出現滯銷和價格下跌問題,及時實施臨時收儲政策,對穩定市場價格發揮了積極作用。明年將繼續對玉米、大豆、油菜實施臨時收儲政策,進一步完善操作辦法和機制,鼓勵加工企業積極入市收購,合理布設收購網點,方便農民交售。
會議還提出要健全農產品進口協調機制。這位負責人表示,國家有關部門將加強農產品進口監測,及時發布信息,采取措施促進我國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亮點三:加大項目投入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產糧大縣是確保糧食供應的“主力軍”。對此,會議提出要努力改善產糧大縣糧食生產條件。這位負責人表示,今后國家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成片區開發、整體推進的原則,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農田水利重點工程建設步伐,大力加強以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為基礎的田間工程建設,配套完善良種繁育和農技、農機服務體系等。
會議還提出啟動實施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據這位負責人介紹,截至2008年底,中央和有關省(區、市)已在我國北方15個省份的500多個縣 (場)設點示范,實施面積超過4000萬畝。下一步將根據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規劃,支持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建設保護性耕作工程區,配置保護性耕作機具,完善配套設施設備,增強耕地保墑抗旱能力。
此外,國家還決定啟動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下一步國家將根據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進展情況,支持已改革到位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工作條件,提高服務能力。
亮點四: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加強秋冬種科技服務
近年來,農業科技在增強農業生產能力、增加糧食產量方面貢獻越來越大。這次會議確定,將繼續支持開展高產創建活動。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說,糧棉油高產創建是以促進糧棉油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通過集成技術、集約項目、集中力量,促進良種良法配套,挖掘單產潛力,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2010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對高產創建活動的支持力度,對技術推廣、專業化服務等給予補助。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我國旱作農業地區由于多年來使用小型機械耕整地,耕層變淺,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實行機械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層,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墑,大大提高抗旱保收能力。 2010年,國家將在農資綜合補貼政策中,增加深松作業補貼的內容,調動農民深松作業的積極性。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將繼續支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目前農業部、財政部已聯合啟動了水稻、小麥、玉米等50個農產品的產業技術體系建設。2010年,農業、財政部門將繼續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強產業技術體系和推廣體系的有機結合。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