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雖然在我國出現不少規模化工廠化周年化生產的各種新模式,但仍然停留在傳統的香菇生產工藝上,即通過機械配料、配水、拌料、裝袋、高溫高壓滅菌、空調強冷、機械打孔接種、人工二次套袋、人工多次循環翻堆倒袋、人工輔助機械刺孔增氧、人工輔助機械刺孔排放生理黃水,人工脫袋出菇、大功率空調制造培菌和出菇環境溫度”。4月24日,在安徽合肥召開的黑木耳產業暨食用菌生產加工研討會上,中盛永基國際生物技術研究交流中心技術總監孫建國向在場的參會代表提到,目前,我國香菇工廠化雖在提高產能,保證產品質量和品質,節約人力勞動等方面相較傳統種植模式有較大的進步,但工廠化香菇生產投資費用高,生長周期長、設備損耗大等因素讓有志于從事香菇產業的中小投資者望而卻步。
如何破解大工廠化生產香菇產業化發展的困局?尋找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香菇發展道路。孫建國指出,中盛永基國際生化技術研究中心國內外科研團隊研究出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適合中國發展特色的食用菌小微工廠化生產的新思路、新概念、新方案。主要是利用四季適宜的廣溫香菇品種作支撐,利用自然氣候調控生產時間、進行小規模的“中小微工廠化生產香菇的新模式”值得推廣和學習,以開發的中小型菌包壓塊成型機等主要設備相配套為載體,利用全氧菌包培菌、菌塊立體出菇新技術,不另打孔接種、不雙層套袋防雜菌感染、不翻堆轉袋、不多次刺孔增氧、不用扎眼排放生理黃水、不需人工調控轉色,省工70%以上,在冬季利用太陽大棚或太陽溫室加溫、夏天氣候一般在南方高溫季節冷水循環經過蒸發器降溫,而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我國中西部及北方地區夏天室內幾乎不用降溫設施即可出菇,并可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廣“公司+農戶”或者“合作社+農戶”模式,將技術含量較高的菌包制作交給企業完成,將簡單的出菇管理交給菇農完成,既達到政府所提倡的帶動農戶共同致富的要求,又是一種企業回饋社會直接有效的方法,同時推行利用廢棄菌塊可以循環生產雞腿菇,并將生產雞腿菇后的廢菌塊生產成有機肥料,這種對廢棄下腳料的綜合循環利用,企業自身受益,對提高當前農田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特性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孫建國談到,中盛永基生化研究中心的國內外專家通過多年的生產試驗研究,根據香菇的生長特點和廣大的中小投資者的投資能力,開發出一整套香菇高產快速的生產新工藝和生產設備,應用全氧發菌袋的全氧發菌技術,通過機械化裝包成型,滅菌后離子風環境接種,然后通過層架格式化培菌,菌絲生長速度比傳統發菌快一倍,一般30天即可發滿全包,菌絲健壯豐滿;此工藝的最大優點是不用打孔接種,不用翻堆倒袋,不用刺孔增氧,不用刺孔排放生理黃水,不用人工轉色,在理想的溫度中培菌60天即可出菇。用此新工藝節省人工70%,降低了人工費成本,同時也更適合中小型工廠化機械化生產,勞動強度大大降低。,適合中小微企業采用。
孫建國最后提醒參會代表,由于中小微投資者流動資金有限,建議中小微企業不必每天進行加工菌包培菌生產的循環作業,把培菌和出菇進行季節性分開輪作,盡量利用廣溫性香菇品種特性結合當地氣候因素,合理利用自然氣溫,每月或每兩個月從事一次菌包生產,科學調度生產時間,盡量避開三伏天高溫季節培菌,以中溫培菌、高溫出菇的生產方式,從而實現一年四季周年化的出菇,以利產出平衡!
4月22日—24日,由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聯合中國食用菌商務網主辦的“國際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暨市場流通峰會”在安徽合肥召開,來自全國各地近1500名代表參會,在為期三天的會展活動中,大會組委會安排了產品展示、項目推介、專題報告會、新產品新技術交流會,以及參觀考察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