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龍江大地谷物飄香,到處一派豐收繁忙景象。而在青岡縣青岡鎮新民村的產業扶貧開發項目食用菌種植基地,棚室內的各種蘑菇也在進行著緊張的收獲,一叢叢黃燦燦的蘑菇表面泛著油光,惹人喜愛。圍繞著食用菌產業的培育和壯大,青岡鎮黨委書記馮曉東接受了媒體的專訪。
記者:很多村民開始時都不太看好這個項目,是這樣嗎?
馮曉東:青岡縣是一個貧困縣,農村貧困人口比較多。這些年國家和地方政府在扶貧開發方面的投入很大,也大大改善了農村的面貌和發展環境,但是很多貧困村因為缺少“造血機能”未能脫貧。去年開始,青岡鎮在省審計廳的支持下確定了發展食用菌的產業項目,以產業開發推進精準扶貧。因為青岡縣相對比較閉塞,百姓思想比較保守,開始時確實對搞產業缺少信心。鎮里和村里為此還組織了村民代表集體到外地學習參觀,動員村民們解放思想,抓住產業扶貧的機會打一個徹底的翻身仗。
記者:項目是否取得了當初預想的成果?
馮曉東:發展速度已經超出了預想。項目開始是在新民村起步的,當時可以說是個“村級項目”。縣里經過調研,認為這個項目符合當地實際,市場前景很好,因此把它納入了縣里的扶貧重點項目。縣委、縣政府確定了“高端定位,功能配套,深度開發,叫響品牌”的產業發展方向,力爭高標準打造一個產業鏈條完整、牽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現代農業產業化基地,并重點打造食用菌文化品牌。
基地規劃總面積1580畝,分為特色菌類、綠色蔬菜、精深加工、觀光體驗和光伏發電等5個板塊。一期規劃面積1280畝,總投資1.75億元。縣里整合扶貧產業項目、農業開發、財政和村集體等各類資金8000萬元,采取統一規劃、分項實施、統一驗收的原則,目前建成溫室80棟,大棚694棟,新建菌種、菌包車間2000平方米。
項目二期規劃面積300畝,目前已經與黑龍江北控集團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利用已建的大棚和溫室發展光伏扶貧項目,實施光伏發電和觀光體驗,預計總投資2.2億元,年發電量25兆瓦,項目建成后可扶持農戶1000戶,每戶每年受益3000元。
記者:作為一個扶貧開發項目,如何實現與市場對接,在市場檢驗中體現價值?
馮曉東:扶貧開發項目在政策上有一些特殊性,但在對接市場方面沒有任何“捷徑”。基地完全采取市場化運作機制,在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扶持基礎上,引進龍頭企業投資,延伸和完善產業鏈條。今年3月份,縣里與中國農科院簽訂了5年“院縣共建”戰略合作協議,下一步將在基地設立博士站和實驗室,為基地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持。7月份,基地與深圳中蒲實業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1.1億元食用菌精深加工項目,計劃年精深加工食用菌各類產品1萬噸,創產值2億元。
在經營管理上,采用企業自主經營一部分,貧困戶分散經營一部分,統一菌種、保護價回收,引領農戶積極投入生產;在銷售上采取自主創造品牌與外埠成熟企業合作銷售相結合,拓寬銷售渠道,保證銷路暢通。
記者:基地的效益分配如何體現扶貧宗旨,如何讓貧困戶受益?
馮曉東:基地組建了專業合作社。在效益分配上,合作社以基地為股份,引進的企業以投入資金為股份,利潤五五分成,達到利益共享;村集體、合作社、入股的農戶從中分紅;參與生產經營的農戶獲得銷售收益;盈利的15%用于扶持特困戶。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吸納長期務工的勞動力約200人,每人每年可實現工資性收入2.8萬元,短期務工的勞動力約600人,每人每年收入1.2萬元。
預計到2017年末,項目將輻射帶動青岡鎮、勞動鎮、民政鎮、柞崗鎮貧困村26個,貧困戶627戶,貧困人口2130人,預計年人均增收7000元,屆時將全部實現脫貧。
記者:當地群眾現在對產業扶貧的政策理解和支持嗎?
馮曉東:從去年啟動建設這個項目,到目前已經有很多村民通過在基地務工增加了收入,有的村民一家兩口人同時在基地務工,收入兩三百元。而且,到目前食用菌已經還是收獲,鮮品上市銷路不錯,引進的企業更讓基地的生產和效益有了保障,村民們的積極性非常高。過去有些村民私下議論,搞扶貧項目還不如直接分錢,現在他們的態度有了轉變,對產業項目扶貧政策非常支持。前幾天,鎮里組織附近村屯村民來基地參觀,村民們有的直接提出到基地打工,有的迫不及待詢問加入合作社的條件,現在的整體勢頭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