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永川2016年共生產食用菌1億袋,產量5萬噸,占全市總產量的70%。這是永川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成果,通過調結構、轉方式、促創新“三招”措施,短短5年,永川食用菌產業就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成為全國“食用菌之鄉”。
永川區經作站站長范永前介紹,永川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已不足10%,必須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特色農產品供給量,發展高品質經濟作物,才能保住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地位。通過分析,重慶的食用菌需求量大、效益較高,而市場上的食用菌大多來自外地,發展食用菌的商機和前景都有保障。永川便確定在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打造食用菌發展核心園區,從2012年至2016年,每年投入財政補助資金1000萬元、整合各類涉農資金5000萬元,用于食用菌栽培設施、路系、水系、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并對食用菌企業科技創新給予補助。目前,該區已引進培育食用菌企業13家,合作組織42個,家庭農場和大戶有107戶,產量占到全市七成。
永川食用菌產業發展速度如此快,得益于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三招”措施。首先是瞄準市場需求調產業結構,像重慶市場需求量很大的秀珍菇,永川就占了90%的份額;其次是轉變生產方式,用工廠化方式生產食用菌,通過補貼鼓勵農戶建設食用菌生產大棚,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證了質量降低了成本;其三是推動科技創新,鼓勵發展新型種植技術,發展循環農業。如重慶蕊福農食用菌種植公司這幾年就累計取得27項實用性新型技術和6項發明專利,正在推廣的稻菌復合種植技術項目可實現水稻畝產550公斤,食用菌畝產2000公斤。鵬輝農業公司采取地下恒溫室的方式生產食用菌,既提高了產量又節約了成本。
此外,食用菌產業采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創新,帶動了周邊農戶致富。位于何梗鎮的上發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就采用將一間廠房5萬袋菇包給一戶村民管理的模式,帶動發展了20個家庭小農場,既便于管理又提高了農戶種植積極性,每戶只需一兩個老年勞動力打理半年,就可增收七八萬元。
目前,永川區制定了“114”的食用菌發展思路:即打造1個品牌(永川香珍),培育10家龍頭企業,建設菌種研發繁育基地,原料生產供應等4個生產基地,力爭到2020年全區食用菌種植規模達到袋栽2億袋,總產量達到10萬噸,總產值達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