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齊彩夢) 近日,黑龍江省政協委員欒瑩帶著關于創新種植結構加大秸稈還田利用的建議上會。她說,充分發揮科學手段,采取先進技術種植
大球蓋菇等經濟作物,不但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并可有效解決秸稈焚燒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一舉多得。
利用秸稈基料發展大球蓋菇種植,能夠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增加農民收入。欒瑩給農民算了一筆“經濟賬”,以玉米地間種為例,一畝玉米地拿出1/3的面積間種大球蓋菇,每畝投入大約4000元,其中基料投入2000元、菌種投入1000元,人工投入1000元。如果農民利用自家秸稈,勞動力以家庭為主的話,投入約在2500左右。每畝產量在4000斤以上,以批發價2 元/斤計算,每畝純收入在4000-6000元,效益是玉米的10倍左右。
不僅如此,秸稈還田休耕,有利于解決土地質量下降的問題。大球蓋菇生長在秸稈基料上,不需要吸收土壤中的養分,特別是栽培后的廢料可直接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蓄水保墑能力。經測算,栽培100平方米的大球蓋菇,可消耗秸稈2噸。菌床采完菇后,可產生“菌肥”4噸。種植大球蓋菇,既解決了秸稈何處去的問題,又增加了土壤肥力。
利用現有秸稈基料改善種植方式,發展前景又如何?欒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在中西部地區拿出1000萬畝發展大球蓋菇,保守算可以增加種植收入400億元,全省農民人均增收2200元。同時,黑龍江省育秧大棚82萬棟(近50萬畝)、平原林地面積有1500萬畝,這些地方都十分適合大球蓋菇生長。如果推廣成功,將在全省形成“東有黑木耳,西有球蓋菇”的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