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陳小俊)“八山一水半草半田”——位于長白山腹地的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正是這樣的地貌。多山少地,無霜期短,使吉林延邊的農業發展受到局限。吉林省共有8個國定貧困縣,其中,延邊的汪清縣、安圖縣、和龍市和龍井市就占了4個。窮則思變,變中生新。為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市場需求為優化導向,吉林延邊的食用菌產品要打好生態牌、特色牌、安全牌,靠品牌搶占市場。依托自然資源,在省農委的產業扶貧項目帶動下,黑木耳成為延邊產業脫貧的突破口。當地農民成為黑木耳產業發展最大的受益者,踏上了脫貧“淘金”的致富路。
輻射效應 精準扶貧
去年,吉林天橋嶺鎮將財政專項扶貧發展資金292萬元投入到延邊源創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與之簽訂扶貧帶動協議,幫助鎮里的貧困戶發展食用菌項目。150萬袋食用菌菌袋,將無償送到173戶貧困戶的手上,從生產、發酵、出菌,到運輸、收購和銷售,都由公司統一負責。
外地客商的購買力強,黑木耳市場需求很大。種耳農民的收成好,利潤可觀,這些“扶貧木耳菌袋”,實實在在地改變了貧困戶的生活。這不僅帶動了9個村屯的貧困戶脫貧,也輻射了周邊村屯3000余戶從事食用菌種植業,緩解了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
目前,吉林天橋嶺鎮已建成了集菌種研發、菌棒生產、基地建設、產品加工、物流配貨、廢棄料治理等為一體的生態循環產業園區。初步形成了以汪清縣為龍頭,覆蓋安圖縣、和龍市、龍井市3個國定貧困縣的黑木耳產業帶。2016年,產業帶的生產規模達到9.5億袋。
產業融合 立足市場
踏入吉林汪清縣天橋嶺鎮的天成飯店,燈火通明的大廳,干凈整潔的標準間客房,舒適的條件與市里的中檔賓館不相上下。
這家酒店屬于吉林汪清縣天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是絡繹不絕趕來的外地采購商的下榻之處。公司在吉林天橋嶺鎮建立了天成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以專業集散地批發市場為主體,促進了當地黑木耳產業的融合。
據悉,吉林天成農副產品批發市場2016年的交易量達5萬噸,年交易額30億元左右。
科技支撐 綠色發展
對于技術創新和綠色發展,吉林和龍市八家子鎮延邊興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非常重視。在創立之初,就設立了食用菌和藥用菌產業兩個園區,以及一條生態復合經營溝系。“山上建基地,山下辦工廠”,他們利用林區剩余物制作木耳菌袋,把天麻、豬苓菌種種植到林場林地里,又把廢棄的木耳菌袋回收利用重新制作凍蘑、滑子蘑菌袋,促成了原料的循環利用。
該公司的技術人員梁明俊介紹說:“每一個菌袋的回收,可以掙1元。用廢棄菌袋做基質,可以做成育秧盤,培育水稻。一個育秧盤的成本是七八角錢,只要澆水,就能在上面播種水稻。”
而遍布延邊全州的103個木耳標準化基地依靠專職的技術人員,統一進行技術指導,吸引農戶的加入。這些基地承擔了“周年生產技術”“小孔單片栽培示范技術”“立體吊袋栽培技術”“秸稈代替木屑技術”等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的試驗和示范任務達百項之多。通過這些基地所形成的規模化“集中生產、集中管理”的生產模式,為新技術的推廣和大面積普及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