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李光輝)日前,在安順市開發區幺鋪鎮新鋪村,來自開發區內其他七個村的村支兩委、貧困戶等約40余人在這里開展了現場學習會。大家緊抓自己在食用菌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疑惑,積極提問,取長補短,紛紛破解了制約本村產量和銷售的大難題。
據開發區幺鋪鎮興鋪村支委委員陳榮幫介紹:“由于夏天氣候的影響,溫度比較高,菌包的產量上不來。就像這個菌包一樣,天氣一熱,就會發生霉變。”
興鋪村在16年底投產初期引進了三萬三千多個菌包,由五名技術人員共同承包。但由于五個人以前對香菇種植并沒有任何經驗,所以做了三個多月,都是出于虧損狀態。在許多大棚內,技術人員發現了很多霉變的菌包,為了解決這一棘手問題,興鋪村的技術人員做了很多思考。
陳榮幫說,“由于我們發現菌包受氣溫的影響,菌包產量上不來。我們想到了這個辦法,把大棚兩頭打開,用遮陰網讓它通風,再用“噴淋系統”把溫度適當調整,溫度高的時候,讓大棚降溫。最終我們把為什么虧損,產量上不來研究了,研究菌包生長規律,總結出了什么時候該注水,什么時候該通風,哪種氣溫下采菇。總結出這套經驗以后,現在香菇棒的產量達到了最高產值。”
在原有大棚的基礎上多投入了4000元,因地制宜改造大棚,加強種植設施。現在,興鋪村改良過的大棚不僅保障了菌包的生長速度和質量,還增加了大量產值。興鋪村在開發區眾多香菇種植基地規模不算最大,但作為此次幺鋪鎮現場學習會的典型代表,他們在種植過程中所取得的經驗都被眾人所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