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齊彩夢)黑龍江車斌菌業繼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之后,又推出新型黑木耳培養模式——新型掛袋模式(由李楠、宿明偉、車斌發明),據了解,這項新型掛袋模式采用多層串聯的新型黑木耳立體栽培掛件,用新型掛件掛好菌包后根據新方法羅列起來,可任意方向旋轉,可進行多層擺放。其優點在于:
一、固定穩,在黑木耳生產過程中,菌包的穩定意味著不會出現掉芽、采摘困難、怕風吹動、整串晃動等問題,新型黑木耳立體栽培掛件的使用主要受力點在于地面,成功避免木耳受到外力傷害造成的損失;高度的穩定性使掛件不僅適用于林間栽培、水稻育秧棚、不平的坡地、蔬菜棚的木耳立體高效栽培,任何地面條件都可以使用。
例如:傳統水稻育苗棚寬8米,高2.7米,如改造成傳統木耳吊掛棚投入成本大,改造后不能適應原水稻棚使用要求,拆卸麻煩。而使用新型旋轉菌袋掛架只改造供水霧化系統即可。使用保守方案,可掛菌袋19264袋。另外,在采用林間栽培的時候,可以很好的解決立體栽培的問題,輕松達到掛袋大棚的效率,又脫離了地面,不受雜草的影響。(如圖)
二、省空間,新型黑木耳立體栽培掛件的使用相比普通模式增加掛袋率30%,很好的解決了和現有所有的栽培模式的高度融合,根據需要,可以像傳統掛袋模式一樣,通常掛6-8層,也可以地插式立體懸掛6-8層(地插式和傳統掛袋從層數上是一樣的)
三、成本低,傳統方式的黑木耳大棚成本達到2萬~5萬,而使用了新型黑木耳立體栽培掛件后,大棚只需要遮陽網和塑料布即可,大棚成本直接降低到8千元—1萬元,大棚成本降低到只有傳統掛袋大棚的最少三分之一。新型掛架,越做成本越低,越做心情越好,越做效益越明顯。
傳統大棚因為設計理念落后,把菌袋的重量依托在大棚骨架上,把大量的資金預算用在了大棚結構上,新型掛件方式,既可以掛,又可以地插,尤其是地插方式一舉解決了傳統大棚成本過高,受制于傳統大棚多處不合理工藝組合,打通了所有環境,所有條件下的立體栽培所需條件,創造了全新的木耳栽培新模式,此種模式,其他適合立體栽培的品種都可以采用。
四、采收快,由于新型黑木耳立體栽培掛件科學利用空間,更重要的是掛件本身可以旋轉,每個袋子的底座也設計了可旋轉功能,巧妙的把采摘木耳的常用工具所具備的功能都融合了進來,方便采收工作,高效且勞動強度低;
使用案例:
400平方的大棚,可以比掛繩方式多掛6000包,大大增加大棚空間有效利用率,掛袋效率最少是掛繩的4倍,木耳采收效率最少要比掛繩高效20%,勞動強度顯著降低,操作合理程度明顯改善,在木耳采收結束后,可以很快的下架處理,也不用擔心卡扣丟失的問題,掛件使用壽命最少6年,此方案還支持大棚掛袋菌袋不能底部開口的工藝缺陷,這點是導致掛袋木耳管理,產量低于地擺的主要原因,將顯著增加掛袋木耳的產量,產量增加10%-30%,僅此一項,按照每袋增加產量一錢算,就完全可以在最多兩個生產管理周期收回全部掛件投入,還不算增加管理效率產生的直接利潤。
現在很多人喜歡算前期投入的直接成本,而不算綜合使用產出成本,這是非常不科學的,投入是為了更好的產出,更合理,更高效的管理和產出效益,投入高不高看的是投入產出比,這才是大棚管理應該有的原則出發點。不能麻木的堅持幾十年不變,卻拒絕可以立刻就產生技術革新效益的技術模式,這不利于黑木耳產業長期健康發展。在當下資源緊張成本居高不下,市場木耳價格經常達不到心里逾期的情況下,再存在指望市場缺貨,大幅度漲價的投機心理,是危險的,是不可能獲得可觀的效益的。只有一條路,增加品質,增加產量,搶先,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技術管理革新的基礎之上,沒有任何第二條路可走,任何固守傳統落后的管理模式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盲目增加生產總產量,想以規模大而取勝的思想和方案是不科學的,也是低質低效低能的,必須改變,黑木耳管理技術,是工藝問題,也就是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的問題,是科學的產物,任何不合理的點都可以改變,而且只會越變越好。管理的人員,思想,方法,經驗可以不同,但符合最佳黑木耳管理的工藝原理卻只有一種,在合理性面前,再多的量再大的規模,如果存在不合理性,那都毫無疑問是落后的。
目前,已經有多家食用菌基地在與車斌菌業積極聯系,不久,這種新型掛袋模式將大量出現在出耳現場,讓黑木耳出耳管理又多了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