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較快,已輻射113個縣(市、區),形成多個特色小鎮,帶動農戶34萬戶,每戶年增收0.8萬至2萬元,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但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菌種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菌種市場有待規范,菌棒成本增加,產業邊際效益下降,產業發展資金短缺等。
為促進食用菌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河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建議:強化科技攻關,實現“科技強菌”。發揮省級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作用,針對菌種提純復壯、新品種選育等技術集中攻關;加強對制種制棒、生產栽培等關鍵環節的技術培訓指導,提高菇農技術水平,提升應對自然風險的能力。
優化種植結構,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河北省應穩定香菇面積,對發展趨勢好的黑木耳、羊肚菌及小眾珍稀菇等選擇適宜地區擴大規模,對呈下降趨勢的平菇、金針菇加快研發新品種,創新營銷渠道和模式,變高速增長為健康穩步發展。
嚴格標準管理,實現高質量發展。各地應提高食用菌產品標準,實現食用菌產品由“河北制造”向“河北智造”“河北質造”轉變。嚴格實行從產地到市場準入的全程標準化,從產前的產地環境、生產投入品到產中的菌種菌袋生產、出菇管理,再到產后的包裝標簽、貯運保鮮、精深加工與產品銷售等環節制定相應標準,全面建立質量追溯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創新體制機制,拓寬多元融資渠道。樹立多元融資理念,在穩定自我積累和政府財政支持的前提下,吸引金融、工商資本和民間資本注資,逐步建立以政府扶持為引導、社會投入為主體、自我積累發展為基礎的多層次、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園區或企業從場址選擇、設備采購、環境布局、技術指導等方面為工商資本提供支持,建立合理利潤分配機制,吸引注資食用菌產業。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菇農以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要素入股產業園區或龍頭企業,將菇農手中分散資金集中起來使用,為產業持續發展凝聚力量。
加強組織創新,實現合作共贏。加快產業組織創新,引導食用菌產業鏈條不同節點上的龍頭企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戶,通過股份合作、工序銜接、產銷對接等方式,形成大聯合、大合作、大組織,在各經營主體間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共同應對自然、技術和市場風險,實現抱團發展、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