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興春和公司擔保,我有了一個菇房,每年最少收五茬,還完貸款,一年能掙三四萬元錢,很快就能脫貧了。”河北省灤平縣大屯鎮窯溝門村貧困戶樊立東高興地說。今年8月份,承德市興春和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推出了“微型菇房”項目,讓他家的生活發生了嶄新的變化。
樊立東所說的“微型菇房”,外形酷似集裝箱,面積大約有100平方米。記者走進去,看見一個個圓柱形的菌棒整齊地擺放在2米多高的鋼架上,菌棒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平菇,有的剛冒出頭兒,有的已經長大,一團一團地簇擁在一起。
灤平縣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貧困人口多,貧困范圍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3萬人。脫貧攻堅進入沖刺期,灤平縣不斷在“精準”上下功夫,與企業合作研發了適合一家一戶生產的“微型菇房”項目。項目分為ABCD4種,面積分別為150平方米、90平方米、70平方米、40平方米,采取統一提供培養基料、統一技術培訓指導、統一收購產品、統一加工銷售的企戶聯營模式。
“以A型‘微型菇房’為例,公司保障每年生產28噸標準達一級的小平菇,每斤收購價9元。”興春和公司副總經理王清輝說,“如果一年產出不了28噸小平菇,園區會按28噸給菇農保底,損失由公司承擔,讓村民在家門口‘零風險’脫貧致富。”
雖是穩賺不賠,但讓村民一次性拿出10萬元作為菇房啟動資金,壓力依然很大。為此,灤平縣制定了“菇農貸”政策,由灤平縣農牧局牽頭,以“政銀企戶保”和農行合作為主導,讓每個貧困戶都可以申請期限為5年的10萬元貸款。
目前,灤平縣大屯鎮窯溝門村、付營子鎮付營子村已建成“微型菇房”61個,帶動了101個農戶脫貧致富,其中,50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灤平縣計劃在全縣推廣1000套“微型菇房”,建成1至2個交流中心,為百姓脫貧致富建設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