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早晨,暖暖的陽光灑向對面的楓林,如同一片焰火在燃燒。德江縣桶井鄉同心社區關墳壩的食用菌基地,一大早又熱鬧了起來。
田善其,浙江龍泉市的食用菌技術能人,作為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站在廠房前花園般的院壩里,望著一地正在采收的黑木耳,心中滿是心喜與敬佩。
說心喜,是因為基地上80萬棒黑木耳長勢喜人,他20%的技術股又將是一個盆滿缽滿的收獲;說敬佩,是因為桶井鄉黨委政府能在這干旱貧瘠的地方建起食用菌基地,帶動著8個深度貧困村800戶貧困戶一起增收,正成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漂亮一仗。
桶井鄉是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也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更是德江縣委縣政府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攻堅點。如何讓桶井群眾通過產業穩步實現增收致富,一直是縣委主要領導心中的大事要事。
擁有20多年食用菌生產和銷售經驗的田善其,2013年進入德江堰塘鄉、煎茶鎮等地發展食用菌產業,一直做得風生水起,在全縣是響當當的食用菌產業領軍人,2017年縣委領導多次邀請他到桶井實地考察。
“當時我到這個地方看了以后,看得出這個地方是相當缺水的,不適合食用菌產業發展。”田善其如實以告,“但領導們又迫切希望我到這里發展。”
“食用菌產業是一個短平快產業,桶井作為極貧鄉急需這樣的產業加快發展實現群眾如期脫貧。”德江縣委常委、桶井鄉黨委書記吳飛介紹產業選擇時這樣說,“田善其就能為食用菌產業提供絕對的技術服務和指導。”
通過“三顧茅廬”最終達成,鄉黨委政府負責建設基地、廠房和生產環節所需水電路配套實施,田善其負責提供技術服務、進行農民培訓和市場的產銷對接。
出乎田善其預料的是,桶井鄉整合江蘇吳中區的1600萬元幫扶資金,很快規劃建成食用菌產業基地及工廠,并隨即投入試生產。他在去年的試生產中還定期對當地群眾進行培訓,一批技能型農民得到培育和成長。
在雙方協定中,記者看到建成的食用菌產業基地及生產廠房的所有權屬鄉黨委政府,使用權屬同心社區黑木耳專業合作社,吳中區1600萬元幫扶資金量化入股收益權歸黎明、高井等村800戶貧困群眾。
基地按“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的模式進行動作,田善其作為合作社運行負責人,社里每月固定支付其夫婦工資7000元,協定其技術入股占利潤的20%,同時入股20萬元的運營資金。
“發展必須尊重科技人才。”德江縣政府黨組成員、桶井鄉鄉長熊飛這樣說,“支付田善其工資只是解決生活費,股份才是激勵他真正干好產業的動力所在。”
基地上采收木耳的工人80多個,33歲的楊先益是手腳比較麻利的,家離基地不到1里路,是真正在家門口務工。勞動中,臉上滿是喜悅與快樂。據了解,近來兩個月領取了近8000元的工資了,比她老公在外務工半年寄回的錢還要多。
楊先益說:“以前也想干活賺錢,但一直就是沒有機會。”自去年,基地開工建設以來,她就一直參與建設中的各項勞動,還主動要求加入技術培訓班,現在已成為基地上菌棒生產的能手之一。
安仲明,是基地上因人施策的工人,38歲的他去年5月份前在一次事故中右腿遭受了粉碎性骨折,從此就不能用重力。現在在基地上專門開三輪車搞運輸,記者看到他時正將大伙采摘的新鮮木耳往廠里拉運。
談起在家門口建食用菌基地,他說:“如果不是建基地,像今年連續干旱20多天大家又是顆粒無收。”而現在,基地上每天都有幾十個人務工,采摘菌菇時能有上100人,每月給大家帶來10多萬元的勞務收入。
就在上個月17日,專業合社結算出去年發展賬,按比例拿出15.4萬元資金進行分紅,讓安國江等當地154戶貧困戶拿到1000元的紅金。
今年,鄉黨委政府將吳中區投入1600萬元資金按每兩萬元的標準量化到800戶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目前,黑木耳剛剛進入采收季,田善其又抓緊著手發展竹蓀、羊肚菌等菌中珍品,力爭把建成的基地用足用活。
田善其,作為在德江才入黨的新黨員,他漸漸意識到投身脫貧攻堅的偉大意義,他要力爭今年產值達到1300萬元,凈利潤在120萬元,讓800戶群眾能戶均分紅保持在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