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壩鄉位于甘陜兩省三縣交匯處,屬于康縣深度貧困鄉鎮。為更好地解決該地區貧困戶增收問題,去年迷壩鄉牢牢把握“三變”“三鏈”等政策機遇,瞄準香菇產業,積極建設食用菌產業孵化園,吸引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入,帶動貧困戶參與生產經營,共同發展香菇種植產業,并實現種植收益43萬元,初步形成了“黨建+”產業扶貧模式。
“看著村里的合作社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內心很激動,因此便與丈夫商量加入其中。自己還搭建了幾個香菇大棚,既能照顧家里,又能賺到勞務費,我感到非常踏實。”康縣迷壩鄉馬蓮村村民段小英樂熱情地向記者拉起家常。據了解,以前段小英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其丈夫工地打工所掙,一年下來的收入除了給老人看病吃藥后僅夠溫飽。自從加入合作社,他們的家庭收入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去年,我們合作社分得了8.5萬元的分紅。目前,香菇的行情還算不錯,我們又增加了3個大棚。只要踏踏實實干,我們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紅火。”段小英熱情洋溢地介紹道。
近年來,迷壩鄉按照黨建引領、合作經營、群眾主體、做強產業、決勝小康的工作思路,圍繞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三鏈”建設總目標,探索推行“黨支部+公司(產業孵化園)+合作社+農戶(貧困戶)”脫貧帶富機制,推動實施“產業富村”工程,助力脫貧攻堅。
迷壩鄉黨委副書記李強介紹說,這樣的帶富機制,有效彌補了村黨支部不便直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的短板,盤活了農村閑置資源,改變了農村黨支部長期以來習慣于單打獨斗、缺乏組織協調、干事無規劃、部分村干部和產業發展大戶帶富意識和帶富能力不強的狀況,形成了規模化、抱團式發展產業和增收致富的新局面,提高了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今年全鄉將在原有的基礎上穩步擴大發展規模,由原來的3家專業合作社增加到8個,生產規模增加到50萬袋,為當地提供勞動崗位200余個。”李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