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同意,9月9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文件提出,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加快培育出一大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到2022年,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能力和帶動能力得到鞏固提升。
業內普遍認為,家庭農場是最適應農業特點且最有效率的農業主體之一。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家庭為基本經營單元,從事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
隨著家庭農場的快速發展,其經營范圍已從主要限于生產環節逐步走向多元化發展。不少地區的家庭農場正從糧經結合、種養結合發展到一二三產業融合。每到周末,江西省上栗縣福田鎮江洲家庭農場就游人不斷,人們充分享受農耕文化的樂趣。當地不斷壯大休閑農業、農產品加工等產業,把家庭農場打造成農產品生產、加工、觀光、采摘基地。僅去年,縣里就新增市級示范家庭農場8家。
“目前,我國家庭承包經營農戶有2.3億戶,經農業部門認定或工商注冊登記的家庭農場有87.7萬個。家庭農場從承包農戶中孕育而生并發展壯大,對其他農戶的生產經營有帶動作用。”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說,據此前農業部門對全國3000多戶家庭農場的跟蹤監測,其年平均純收入不僅遠高于普通農戶收入,也高于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家庭農場主已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農民。
據了解,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家庭農場發展面臨著土地、資金等要素制約。土地方面,農民“惜地”思想仍一定程度存在,不少家庭農場主存在租地難、租地貴等困難。同時,家庭農場對曬場、倉儲、機庫等用地需求大,但設施用地指標獲批較難。資金方面,季節性投入特別是支付租金和購買農機等支出明顯增加,不少存在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
隨著文件出臺,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在用地保障方面,文件提出,利用規劃和標準引導家庭農場發展設施農業。鼓勵各地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對家庭農場建設倉儲、晾曬場、保鮮庫、農機庫棚等設施用地支持。
在金融服務方面,文件鼓勵金融機構針對家庭農場開發專門的信貸產品,在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優化貸款審批流程,合理確定貸款的額度、利率和期限,拓寬抵質押物范圍。開展家庭農場信用等級評價工作,鼓勵金融機構對資信良好、資金周轉量大的家庭農場發放信用貸款。
專家認為,文件的出臺為眾多家庭農場吃下了“定心丸”,從保障土地經營權到強化用地保障,從完善財政稅收政策到加強金融保險服務,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到健全社會化服務,家庭農場發展迎來了全面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