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一名普通的
食用菌合作社技術員,卻總愛操老板的心,一般的技術員,管好技術,不出問題,就OK了,可是他卻關注市場行情,關心合作社長久的發展,傾注心血改革經營體制。
一般來說,大專家關心行業大勢,操心行業持續發展,解決尖端問題;一般的專家,解決區域行業發展大勢,解決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企業技術員,能使企業正常運轉、能解決生產上出現的問題就OK了。他,不拿國家的工資,不是國家工資人員。可是,他卻認為,不謀一隅者不足以謀全局,只有看清大形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他的努力也沒有白費,合作社領導信任他,合作社成員信賴他,老板和技術員一條心,經過多年的努力,合作社飛速發展,現已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高標準平菇大棚近百座,年投料300多萬公斤,生產平菇400多萬公斤,產品全部達到綠色標準,客戶盈門,供不應求,年利潤達500多萬元,是平菇大市——聊城市平菇生產最大的企業(合作社),并且統一質量標準,這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的。
他,就是杜懷記,莘縣同舟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技術總監,今年42歲,戴一副厚厚的眼鏡,說話總是慢聲細語,文質彬彬。出身農家的他,高中畢業后,本來順利考上了大學,但是受家庭條件所限,他沒有去上大學,而是到食用菌企業打工,從此投身食用菌產業,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善于學習、勤于鉆研的他不忘初心,牢記父老鄉親的囑托,特別是到了地處家鄉的莘縣同舟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工作以來,以社為家,牢牢抓住“產品質量”這一主線,譜寫了一首社員、商戶、用戶多方面發展共贏的詩篇。

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勇于開拓
認真學習有關政策,助力鄉村振興:杜懷記認為,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只掌握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跟上國家發展大勢,并結合到自己的工作中,才能在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平時他就很注意加強政治學習,緊跟時代步伐。他介紹說,通過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自己預測到食用菌產業很快會有一個飛躍:
“食用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不但能填飽肚子當飯吃,還能夠當菜吃,藥用價值高的食用菌比比皆是,黨的十九大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離不開食用菌的發展”。
“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在貧困地區大力發展食用菌,投資少、見效快、技術成熟、經濟效益顯著,能在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同時掌握一門新技術,實現長久發展,利于徹底脫貧不反彈”。
“食用菌生產原料是棉籽殼、玉米芯、廢棉、木糖醇渣等工農業廢棄物,產品卻是人見人愛的蘑菇,變廢為寶,發展食用菌符合十九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菌渣是修復土壤的好材料,菌渣富含有機質、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經過食用菌的作用,對防治作物病蟲害具有一定作用,是一種優質有機肥料,是十九大提出的“修復土壤”物美價廉的好材料,特別是現在牲畜養殖量越來越少,畜禽糞便是有機肥主要來源,菌渣對修復土壤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食用菌產業是鄉村產業振興中的好項目,人才振興集中在培養食用菌產業人才,文化振興發展食用菌文化,這是食用菌產業長遠、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食用菌產業對生態環境友好,大力發展食用菌能助力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是食用菌產業向深層次、長遠發展的保障,每個人只有牢記自己使命,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報效祖國”。

杜懷記(中)正在發放技術資料,現場指導
“六統一”保證了產品質量:莘縣同舟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創辦初期以工廠化生產金針菇為主,社員們由此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由于金針菇大行情的影響,項目被迫中止。如何東山再起,重振雄風呢?只有鳳凰涅槃,選準路子,找對方法,抓住主要矛盾。杜懷記建議合作社選擇了平菇栽培,可是,平菇大部分是農法栽培,和菇農競爭,怎樣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站住腳呢?杜懷記苦苦思索,想到了以質制勝,占領高端市場,他認為這樣能使商戶賣的放心,用戶也能吃到味道鮮美、貨真價實的好蘑菇。可是,怎樣才能既能保證質量,又能提高社員的積極性,增加合作社的收入呢?他和合作社理事長劉考順、骨干成員張坎召等人反復探索,在經營模式上做了大的改進,制定了“六統一”工作方法:一是統一生產設施。把原來落后的生產設施淘汰,利用合作社的積累,重新建設高標準新式平菇大大棚統一裝有噴灌設備、病蟲害綠色防控系統,為保證產品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統一菌種供應。食用菌栽培,栽培種在栽培料中占比較大比例,如果栽培種中含有有害物質,將嚴重影響產品質量,合作社統一供種,既保證了栽培基質無農殘,又保證了菌種的質量,同時,所選品種以保證風味、口感等指標為前提,保證了產品的內在品質。菌種價格明確不高于市場價,合作社統一制種,生產成本也有所低。三是統一栽培基質。每批基質均檢測,保證沒有農殘,集中購買也降低成本,得到了實惠。四是統一技術指導,通過制定技術操作規程,并嚴格按照規程生產,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五是統一質量標準。平菇采收前的含水量非常關鍵,如果含水量高,特別是有個別人泡水,就會口感變得非常差,不耐貯運,但是這樣會增加蘑菇重量,增加收入;如果含水量過低,蘑菇在貯運過程中容易干裂,影響商品性。針對這一情況,杜懷記緊緊盯住生產、采收等環節,親自進行質量檢測,保證了產品質量。六是統一銷售。有了好的產品質量,得有相應的價格才能長遠發展,合作社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銷售渠道進入了高端市場,在高端商戶、用戶中有了良好的口碑,保證了商品的持續供應,深受市場歡迎。
積極引來科技外援,為合作社發展插上了翅膀:生產一線食用菌技術人員,往往喜愛技術保密,不愿意讓其他技術人員參與自己的工作,更不愿意讓其他技術人員尤其是“吃公家飯”的技術人員對自己的工作點評。但是,杜懷記卻不這樣想,他認為,只有合作交流才能開闊眼界,拓寬視野,共同進步。他積極向科技部門申報科技特派員派駐自己的合作社,聊城市農科院食用菌創新團隊劉新華高級農藝師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站站長、聊城市農科院吳明泉高級農藝師作為省派科技特派員被他從的誠意打動,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撰寫了“莘縣同舟食用菌合作社調研報告及發展建議”,并請國家食用菌體系首席專家張金霞研究員和山東省食用菌體系首席萬魯長研究員的指點,還和杜懷記一起幫助合作社制定了“同舟菌業平菇發酵料生產技術規程”,擬定了合作社發展長遠規劃,規范了產品質量,引進了冷鏈貯運技術,保證了技術先進性;杜懷記在業務活動中認識了山東省食用菌體系崗位專家、聯盟秘書長、聊城市農科院食用菌創新團隊主持人曹修才研究員,他積極邀請曹老師對自己的業務多加指導,還動員合作社參加了由聊城市農科院發起的“聊城市食用菌產業技術發展聯盟”,和聊城市農科院簽訂了“一對一”技術服務合同,利用聯盟的技術優勢和自我約束機制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