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貴州六盤水六枝特區月亮河鄉貴州鴻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栽培場,在層層的綠色屏障下,一排排菌棒整齊有序地靜臥在菌架上,猴頭菇、香菇、榆黃菇等食用菌出菇正旺,長勢喜人。記者發現,與大多數食用菌基地不同,該栽培場未建設大棚,在純天然的林地中,食用菌在最接近野生的環境下生長,因而被稱為“仿野生菌”。
“樹林的遮蔽利于食用菌生長,腐爛后的菌棒可以直接投放至土地,給樹木施肥。廢棄的菌棒還可以用來養蚯蚓,蚯蚓又作為養雞的食物,形成一個小型的循環農業體系。”貴州鴻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太鴻介紹說。近年來,公司按照“基地+合作社+農戶”的“三變”改革模式運作。林下栽培出的食用菌雖然口感好,營養豐富,但是價格貴且品相較大棚產品差些。為此,公司推出了“從林間直接上餐桌”的銷售模式。同時利用電商各個平臺上銷售,東西部協作的產業扶貧訂單也下來了。憑著“一園一地一廠一館”,該基地在貴州省同類基地中規模名列前茅,今年的食用菌種植規模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10萬棒,總計達15萬棒。
“這個產業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行業爭資源,我在鴻霖公司拿了1000多個菌棒自己栽培,僅3個月,銷售金額就達12000元,凈賺7000元。當地種植戶劉勝明欣喜地介紹說。
從林間到餐桌、從餐桌到禮品,鴻霖公司通過“蘑菇宴”帶動品質,品質又帶動品牌,其無污染的天然有機食用菌在食客們的口口相傳中漸漸為人熟知。據了解,不久前,陳太鴻投入100萬元對廠房進行改造,并購買檢驗設備和菌絲加工設備等,預備規模化生產菌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