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0億畝。那么,高標準農田,到底“高”在哪里?
高標準農田第一個“高”,高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據評估,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到20%。部分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可實現“一季千斤、兩季噸糧”。
第二個高,在于增強了農田抗災減災水平。我國農田受災面積顯著減少。從全國每3年的平均受災面積看, 2019—2021年的平均受災面積比2010—2012年降低約45%。
第三“高”,表現在資源投入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完善的農田基礎設施大大促進了農業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節水24%~30%,節電30%以上,節藥19%以上,節肥13%以上。
第四個高,在于推動了農業生產轉型升級。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小并大,坡變平等農田整治措施,為機械化作業和規模化經營創造了有利條件。從各地實踐來看,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規模化經營比例比一般農田高30%左右,機械化水平比一般農田高15%到20%,新型經營主體占比比一般農田高20%以上。
第五個高,在于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與建設前相比,高標準農田畝均可節本增效500多元,還能增加農民就近獲得勞務收入機會,項目區農民有錢掙、得實惠。(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