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阿里河森林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食用菌科技產業園區生產車間里,自動化食用菌生產線高速運轉,職工們忙著裝袋、滅菌、接種、轉運、上架……一派繁忙景象。
多年來,阿里河森工公司深耕食用菌產業,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積極探索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不斷擴大產業發展規模,讓小蘑菇成為帶動群眾增收的“新引擎”。
據介紹,阿里河森工公司食用菌科技產業園區采用以銷定產的模式,2024年,通過設備升級改造,大大提高了食用菌袋的生產質量和數量。為了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公司聚焦提質增效,緊緊圍繞設施提升、技術提升、產業鏈延伸等方面,通過引進技術指導、培養生產技術團隊、開展技術職工培訓等措施,嚴格按照“蒙”字標生產標準和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管理,實現了自主生產菌袋生產鏈。
在園區看到,工人在搬運交接筐。技術員孫福全介紹,菌袋、菌筐從冷萃間運來后,通過周轉筐搬運至接菌室。之前使用鐵筐,現已升級為周轉筐。在百級凈化室,技術人員進行液體接菌,隨后菌體進入養菌室,采用網格式養菌。技術升級后,養菌架被大棚取代。
園區通過改進生產工藝,采用預濕鋸末進行生產,生物轉化率顯著提高,滅菌效果及食用菌菌袋成品率也大幅提升。園區升級后的液體菌種設備的投入使用,不僅減少了人力投入、縮短了工作時間,還大幅提高了菌種成活率。目前,食用菌科技產業園區標準化生產車間有一條生產線,日產量可達2萬袋滑子菇,預計今年生產滑子菇菌袋170萬袋左右。
如今,園區建有種植大棚50架,養菌室4個,占地面積達20公頃,主要生產滑子菇、黑木耳等菌袋。其中,滑子菇生產基地被評為國家林下經濟及綠色產業示范基地,黑木耳生產基地被列入“蒙”字標生產基地。園區內安裝了智能恒溫設備及換排風系統、監測設備等,實時精準把控養菌室內濕度、溫度等環境參數,生產的食用菌菌袋在本地市場上受到種植戶廣泛認可。(來源: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