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裴金玲)構筑四大主產區、突出六個支撐、推進七大項目建設……從今年起,牡丹江市將用三年時間,大力實施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生產布局、產業結構、科技創新等方面,全面提升食用菌產業...
發布時間:2013-03-12 09:56
本網訊(記者 馮霞)記者了解到,2013年牡丹江三道關鎮主要以圍繞打造“食用菌生產基地”為目標,加快基地、企業、市場“三位一體”的建設,全力推進食用菌產業提量、提質、增效。目前,全鎮農戶種植食用菌總...
發布時間:2013-03-11 14:11
本網訊(記者 裴金玲)春節剛過,雖然干冷的天氣讓人直打寒顫,但在黑龍江海林市海林鎮蔬菜村已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據了解,早在10年前,牡丹江市就建起了農業信息網站,2007年,成為原信息產業部首...
發布時間:2013-03-06 14:54
本網訊(記者 馮霞)記者了解到,目前牡丹江制定了黑木耳、滑子蘑、猴頭菇等六大食用菌標準化規程,出臺了袋載黑木耳標準化種植技術、無公害食品北方黑木耳生產技術規程等技術規范。全市建立黑木耳綠色無公害...
發布時間:2013-03-06 14:29
本網訊:據了解,2012年,牡丹江市食用菌栽培規模達到31.3億袋(塊),總產量157萬噸,總產值71億元,拉動農民人均純收入2305元。其中,黑木耳產量130萬噸,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全國的三分之一。
發布時間:2013-03-01 10:37
本網訊(記者 談夢嬌)近日,記者從黑龍江林富菌業負責人聶林富老師處了解到,目前他們正在尋求可以生產黑色菌袋的黑木耳塑料袋生產合作商。近年來,牡丹江市黑木耳協會大力推廣黑色菌袋種植黑木耳技術,據聶老...
發布時間:2013-02-25 10:12
菇標準化生產項目正式落戶東安區。據了解,該食用菌生產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占地32000平方米。項目將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空氣凈化裝置和恒溫設備200套,建設省內食用菌行業規模居前、生產標準最高的凈化車間...
發布時間:2013-01-10 14:37
.3億袋(塊),總產量157萬噸,總產值71億元,拉動農民人均純收入2305元,其中黑木耳栽培規模26億袋,列世界第一位,黑木耳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全省的50%以上?! 《钱a業布局持續優化。食用菌栽培覆蓋全...
發布時間:2013-01-10 10:22
勁發展食用菌產業拉動農民致富增收。據悉,2012年牡丹江全市食用菌栽培規模達到31.3億袋(塊),總產量157萬噸,總產值71億元,拉動農民人均純收入2305元,其中黑木耳栽培規模26億袋,列世界第一位,產量占全國...
發布時間:2013-01-09 11:42
發布時間:2013-01-05 11:18
菌生產基地,菌農正以每天20000多袋的速度加工擺放食用菌菌袋,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從傳統制作方法到機械化的進步,菇農們對食用菌以后的發展更有信心了。 今年年初,五林鎮北興村引進了牡丹江飛達食用菌機械...
發布時間:2012-12-25 16:12
上班的人們剛剛起床。按照東北的生活習慣,冬季是最清閑的時候,但此時,卻有一批人早已工作一段時間了,他們在充滿蒸氣的房間里忙碌著。房間外面已是冰天雪地,但房間里的人們卻滿頭大汗,他們是在忙碌什么...
發布時間:2012-12-25 14:29
亞、荷蘭、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0多個省市組團參展。據了解,會上,國際食用菌學會授予了牡丹江市“世界黑木耳之都”榮譽稱號。其中,參會參展嘉賓客商2000多人次,參展食用菌企業385家,共有約16...
發布時間:2012-12-24 14:11
重點,加大了產業推進力度,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科技化、專業化顯著提高。 &bsp;&bsp;&bsp; 據了解,2012年,牡丹江全市食用菌栽培規模達到31.3億袋(塊),其中:黑木耳26億袋,滑子蘑3.3億塊,猴頭...
發布時間:2012-12-21 10:57
品農業、品牌農業為重點,圍繞加速打造“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戰略,強化龍頭、市場、品牌、科技“四個帶動”,大力實施食用菌產業標準化、產業化、科技化、專業化,推動牡丹江市食用菌產業持續、快速、健...
發布時間:2012-12-20 11:27
在黑龍江省供銷合作社、牡丹江市供銷合作社、東寧縣供銷合作社三級社聯合合作下,2012年,東寧縣黑木耳產業再獲豐收。目前,全縣黑木耳栽培規模15億袋,總產達6.8萬噸,折合鮮品近100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
發布時間:2012-12-20 11:06
舉行了國家級牡丹江東寧木耳批發市場建設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黑龍江省副省長呂維峰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共同打造國家級牡丹江東寧木耳市場,提升我國木耳產業核心競爭力。力爭通過3—...
發布時間:2012-12-13 10:42
發布時間:2012-12-12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