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趨勢及對股市的影響
發布時間:2003-11-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價格全面上漲,是近6年來首次全面上揚。這將對我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產生重大影響,因為食品在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中所占權重比較大。
一方面,對于糧食等農產品價格變化趨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嚴防農產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通脹風險。同時,農產品價格變化將進一步影響相應上市公司業績變化。
一、我國未來農產品價格運行趨勢分析
(一)中國農產品價格變化情況分析
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價格全面上漲,是近6年來首次全面上揚。9月,食品類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3.2%。其中,糧食價格上漲0.7%,鮮菜價格上漲12%,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5.1%,油脂價格上漲7.7%,水產品價格上漲1.9%,鮮蛋價格上漲1.1%。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糧食價格的走勢。全國各地糧食不同程度地全面漲價。與8月相比,2003年9月份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小麥、稻谷、玉米三種糧食平均收購價格上升0.59%,三種糧食農村集市價格上升0.94%,全國糧食批發價格上升1.43%。
1、小麥價格繼續上漲
9月份,主產區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小麥平均收購價格每50公斤為51.75元,農村集市價格每50公斤為51.85元,全國糧食批發市場中等白小麥月平均成交價格每噸為1097元,分別比上月上升0.16%、0.58%和0.64%。
2、稻米價格小幅上升
9月份,主產區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早、晚秈稻等平均收購價格每50公斤分別為49.82元、51.49元,與上月相比,早、晚秈稻價格分別上升1.94%和1.9%。
3、玉米價格依然上漲
9月份,主產區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玉米混等平均收購價格、集市價格、全國糧食批發市場中等玉米月平均成交價格與上月相比分別上升1.6%、0.66%和3.06%。
4、大豆進口價格明顯上漲
9月份,全國糧食批發市場中等大豆月平均成交價格每噸為2616元,比上月上升0.38%。
5、大中城市成品糧零售價格上漲
受國內市場糧食消費增加影響,9月份,36個大中城市集市成品糧零售價格小幅上漲。與上月相比,早秈米、晚秈米、粳米和標準粉價格分別上升0.97%、3.64%、0.9%和1.0%。
6、棉價瘋狂上漲
今年8月份,棉花價格還在12000元/噸左右,9月底,已漲至13900元/噸,10月8日一開市,棉價就一舉上浮1000多元,沖高到15200元/噸以上。國慶節后棉花電子撮合交易連續3天"漲停板",達到國家規定的上限自律價。 10月17日撮合價突破18000元/噸大關,達到18094元/噸,高出同期國際價格1000多元,23日更是沖到頂峰18300元/噸;現貨市場還要比這個價格高,一度逼近19000元/噸。短短10天里,棉花價格瘋漲了近5000元。
(二)國際農產品價格變化趨勢預測
1、由上年生產減少和消費增長,全球主要農產品庫存下降,導致2003年上半年國際市場大部分農產品價格高于上年同期,從而拉動國內市場價格回升。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美國農業部的分析報告:谷物,2002年全球總產量比上年減少3.2%,為近5年來最低,年末庫存比上年同期下降19%,庫存消費比下降6個百分點;棉花,2002/2003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為1920萬噸,減少 11%,而總消費增長4.4%,期末庫存跌至1994/1995年度以來最低水平;植物油,2002/2003年度,全球產量將達到9328萬噸,同比增長4.4%,而消費量將達到9399萬噸,同比增長6.1%,期末庫存662萬噸,同比下降 21%。在此種形勢下,上半年國際市場糧食現貨價格普遍高于去年同期,棉花價格大幅度上升,植物油總體價格水平較高。
2、根據國際經合組織發表的《2003年-2008年農業展望》報告預測,今后5年世界農產品價格將上升。
報告認為,在北美和澳大利亞連續兩年遭受旱災之后,今年世界小麥、谷物及油料產量將上升,價格將明顯下降。但是,世界對農產品的需求從2004年起上升,家畜飼料所需的谷物和油料作物增加將是推動農產品需求上揚的主要因素。經合組織之外的經濟發展迅速國家的食品結構將發生變化,肉類和奶制品需求明顯上升。盡管人們預計大部分農產品價格將在今后幾年內呈上升趨勢,但是,由于2003年至2008年農業勞動生產率將繼續提高,小麥和谷物產量將上升約15%,蔬菜和畜產品供應量將增加,農產品價格升幅有限。
3、世界糧食安全形勢依然比較嚴峻。
目前在發展中國家有7.92億人、在發達國家有3400萬人長期挨餓。更不可忽視的是,有關分析報告指出,還存在著影響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的多種因素。
(三)農產品價格變化的國內因素分析
1、我國糧食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
第一、1998年以來我國糧食總產量一直在下降。
1998年以來我國糧食總產量在下降,由當時的5.12億噸下降到2002年的4.57億噸;糧食種植面積下降,從1998年的11378.7萬公頃下降到2002年的10390萬公頃;糧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357公斤。據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有關專家估計,今年糧食很可能小幅度減產,在4500億公斤左右,而糧食產需缺口將進一步拉大。
第二、社會庫存滿足了3年糧食產不足需帶來的現實需求,但是社會存糧的潛力已經挖掘得比較充分。
根據歷史經驗數據和當前糧食產需情況分析,國家糧食庫存(包括周轉庫存)大體保持在2500億斤左右較為合適。2002年3月末,國家糧食總庫存達到5300億斤(貿易糧)的歷史最高水平,比1996年3月末增加3000多億斤。
社會庫存滿足了3年糧食產不足需帶來的現實需求,但是社會存糧的潛力已經挖掘得比較充分?,F在城市居民基本不存糧,農村過去存糧很多,現在存糧每年都在減少。整個社會存糧都在壓縮,從今年開始,這個缺口肯定是靠國家庫存來補。據統計,我國糧食庫存下降比較快,全國一年減少300億公斤庫存。2000年、2001年兩年主要動用的是社會庫存,2002年國庫存糧開始減少。
第三、糧食需求增長雖然比較緩慢,但增速較為穩定。
2000年以來我國糧食消費需求大致在9600-9800億斤之間。在過去十余年,全國糧食總消費一直緩慢增長。隨經濟總量的增長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城鄉人均口糧消費呈小幅度穩步下降的趨勢。1986年-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糧食由94.7公斤下降至79.7公斤;農村居民由256.19公斤下降至237.98公斤。2001年我國糧食消費量約48450萬噸(9690億斤),只比上年增加740萬噸,增長1.53%。因此,從總體上看,糧食消費需求呈緩慢增長的趨勢。
第四、如果明年繼續減產,糧食產需缺口繼續擴大,有可能出現局部的糧食供求偏緊的局面,糧食供求關系會由供過于求轉向供求基本平衡。
據統計,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三年徘徊在9100億斤左右,這幾年全國糧食當年產需缺口在500-700億斤之間??紤]到目前國家庫存和農民存糧的情況,即使發生較大的自然災害,在近中期內我國也不會出現全局性的糧食短缺。近年來,雖然糧食播種面積下降,但由于生產條件改善,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并沒有受到損害,已達到1萬億斤左右的水平。
2、由于棉花連續兩年減產,目前棉花需求缺口高達210萬噸。
原本8月預測全國棉花產量可達到600萬噸,但受天氣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實際產量只與去年持平,甚至少于500萬噸。另外,國內對棉花的需求繼續擴大。有軋花廠12000家以上,國內棉紡企業對棉花原料的需求則達到700萬噸。在需求與供給之間,大至存在210萬噸的缺口。由于新的棉花進口配額還沒有下放(即使下放,也只有89萬噸),遠遠不能填補缺口。自2001年來一直大量拋售儲備棉,目前儲備數量已很少,難以平抑價格。新的配額無疑將解燃眉之急,但似乎不是長遠之策。
二、農產品價格上漲對CPI的影響程度測算
(一)我國農產品價格對CPI的影響程度測算
1、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食品、衣著、家庭日用品等基本生活類物品占有較高的權重。
我國經濟處于高速增長,而居民消費物價卻在低位運行。因此,在分析物價下降成因時,有專家提出,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食品、衣著、家庭日用品等基本生活類物品占有較高的權重,而這部分商品由于生產能力嚴重過剩,近幾年價格下跌較多,從而帶動物價水平整體向下。
針對這個問題,有關專家指出,權數是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一個重要指標,多根據上一年居民家庭實際消費構成計算而成的。按照國際通行方法,權數一般5年不變??紤]到我國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居民消費行為、結構、內容及水平變化較大,我國每一年都對權數進行部分調整,受季節影響較大的鮮菜、鮮果的品種權數,則每月計算一次。經過近幾年的調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食品和消費品類商品的權數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而服務類項目的權數則明顯上升,權數構成與我國居民消費支出比例基本吻合,且日趨合理。
2、農產品價格對CPI的影響程度測算
據我們初步測算,食品消費價格、居住價格上漲、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等對CPI上漲的貢獻率較大,其中食品消費價格上漲對CPI上漲的貢獻率最大。2003年前三季度,食品消費價格對CPI上漲的貢獻率平均為138.82%,其中1月、2月、3月、4月、5月、9月等6個月食品消費價格對國內CPI上漲的貢獻率均超過了100%(具體情況請查閱表2)。
(二)未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趨勢預測
1、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不會大幅度上漲
(1)供求矛盾有所緩解,但供大于求的社會總格局依然沒有改變。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一直呈短缺經濟狀態。但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經濟中的買方市場格局越來越明顯。據抽樣調查,1997年底613種樣本中供過于求的還只占31.8%,供求基本平衡的占66.6%,供小于求的占1.6%。到1998年6月,這613種樣本已是全部供大于求。2003年下半年600種主要商品供求中基本平衡的商品127種,占排隊商品總數的21.2%,與上半年相比增加了6.7個百分點;供過于求的商品473種,占排隊商品總數的78.8%,與上半年相比減少了6.7個百分點;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商品市場總體供大于求的尖銳矛盾將有所緩解。
如果說商品市場統計數據的分析帶有一定程度的表象性質的話,那么在宏觀經濟中通過對社會儲蓄存款總額和社會總投資的關系來判定社會總供求的平衡關系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因為在國民經濟的總量平衡模型中,宏觀經濟平衡與否實際上就是看總儲蓄與總投資是否平衡。從1989年到1994年,我國的總儲蓄和總投資的差額(儲蓄缺口)一直維持在3000億元左右。從1995年開始,總儲蓄逐漸大于總投資,并且存貸差不斷擴大,到2002年底已經達到43585億元。巨額儲蓄存款反映了我國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時折射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即供給與需求在結構上失衡。
(2) 進口關稅下降,對物價運行有明顯的向下壓力。
為履行世貿承諾,2002年我國進口關稅水平由15%降到12%,平均下降3個百分點,由于今年關稅降低的品種大都是核心的品種,且核心品種降低的關稅幅度較大,因此對國內物價下降的壓力較大。特別是農產品、汽車的進口,由于原來這些產品的國際價格就明顯低于國內,國內外價格相差較大,關稅降低后這類產品將直接對國內價格產生巨大的向下壓力,進而導致物價的進一步下降。
(3)2003年以來,食品價格對CPI上漲的貢獻率超過了100%,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結構性矛盾還是比較突出的。
實際上,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這四大類消費品價格一直呈現回落態勢,這說明當前居民消費價格的持續上升是缺乏內生性的。
2、農產品價格上漲可能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帶來影響
(1)警惕農產品價格上漲
第一、從長期來看,我國糧食生產面臨著人口、資源等多方面的壓力。
自從1999年以來糧食一直減產,每年存在0.25-0.35億噸缺口,主要是通過國家庫存來解決,而每年全世界糧食貿易量為2億噸,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糧食缺口占全球糧食貿易量的12.5%-17.5%。
第二、從近中期看,即使不出現全局性的糧食短缺,糧市仍存在大起大落的可能。
糧食是一種特殊商品,其需求對價格變動不敏感。但反過來,糧食價格對需求卻敏感。糧食稍微緊缺,價格就會大幅度上升。從近中期看,即使不出現全局性的糧食短缺,糧食市場仍存在大起大落的可能。這主要是基于如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賴壹Z食庫存應對價格波動的能力并不強。
?、谖覈Z食的統一市場還未形成,缺糧區和余糧區之間還未形成正常的貿易關系。在糧食供給偏緊的情況下,各種地區貿易壁壘就會重新抬頭。
?、坜r戶對市場供求信號的反應遲鈍。
④國有糧食企業的逆向操作會加劇糧食市場波動。國有糧食企業和農戶一樣,也存在賣跌不賣漲的做法。
第三、近幾年來世界糧食的可供應量及其穩定性均有所下降。
1998年、1999年和2000年三年的谷物總產量由19.01億噸下降到18.87億噸,再下降到18.54億噸。但是,1998年、1999年、2000年三個年度的消耗總量卻由18.72億噸增長到19.01億噸和19.07億噸。由于產量下降和消耗量增長這兩個因素,世界谷物庫存量在1999年、2000年分別減少350萬噸和1390萬噸。
(2)如果農產品價格上漲,將對居民消費物價指數產生重大影響,因為食品在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中所占權重比較大。
1994年我國發生的通貨膨脹,糧食價格上升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我國糧食價格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各地方政府紛紛制定了糧食的最高限價,有的地方一度凍結了糧食價格。在穩定糧食價格方面,政府不僅運用了經濟手段,而且還使用了一些行政手段。結果,1994年消費品價格上升曾經一度有所回落后又大幅度上升,突破了20%的關口。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期和末期兩輪通貨膨脹,有兩個相同的重要沖擊因素,一是石油價格上升,二是糧食價格上漲。
糧食是上游產品,其價格提高后,帶動了與糧食有關的一系列產品價格提高。因此,對于我國糧食等農產品價格變化趨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嚴防農產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通脹風險。
三、農產品價格運行趨勢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一)通脹壓力增大,利率面臨上升壓力
價格與貨幣購買力大小有著密切的聯系,物價上漲,貨幣要貶值,貨幣購買力會下降;反之,物價下跌,貨幣升值,貨幣購買力將會上升。由于貨幣形成的借貸資金體現著一定量的貨幣購買力,因而物價升降引起貨幣購買力的變化必然影響借貸雙方資金價格的評價。過去十年的經驗表明,影響我國利率水平和政策的主要是物價水平。1994年前后的惡性通貨膨脹促使政府一再提高銀行存貸款利率,并付以存款保值貼補。1996年開始的利率下調也是伴隨物價水平的逐漸走低進行的,通脹壓力加大,必將對人民幣利率產生上調壓力。
(二)全面審視1996年以來債券市場的牛市思維
1996年以來,在宏觀經濟總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央行連續進行了8次降息。這些刺激性宏觀政策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貨幣投放過度、金融機構重新累積不良資產等風險也在產生。央行已經采取了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措施。我們預期宏觀經濟高速發展的勢頭將繼續保持,在這種高速發展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正面臨著根本性的轉向,趨緊的貨幣政策應是題中之義。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提醒投資者需全面審視1996年以來的債券投資思維,及時調整債券投資策略,嚴防投資利率風險。
農產品價格上漲影響相關上市公司
十六屆三中全會對農業發展問題給予了充分的重視,農業板塊今后的發展有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環境。從《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可以看出,今后政府將會通過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切實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國家將加大對農業的保護支持,增加各級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在減輕農民負擔上,將逐步降低農業稅率,切實減輕農民的負擔。如此,農產品的種植今后將從稅率的逐步減少和市場放開后的價格回歸兩方面收益。
農副產品今后價格的上漲將給農業板塊上市公司業績的回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最近幾年,農業板塊上市公司的業績呈現出整體下滑的態勢,其中原因很多,整個宏觀經濟剛從通貨緊縮的陰影中走出,在這一背景下,農產品價格的走低是其業績下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盡管不是唯一重要的原因。目前,宏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由于投資和消費、產品供求總量和結構的不平衡還將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存在,未來一兩年物價整體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不存在,但產品之間和行業之間價格漲跌的不平衡將存在?;趪鴥韧獍l展的形勢判斷,農副產品價格今后將有緩慢的上漲,農業板塊中的部分上市公司將會從中受益。
農產品價格的普遍上漲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其一,為原料生產企業,主要指種植類上市公司,這些公司以出售農產品為主業,價格的上升當然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在這類上市公司中,因農產品價格的上升對公司利潤的影響又有當期影響和后期影響之分。
當期影響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于新農開發,該公司以棉花種植為主業,棉花銷售收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85%以上。公司今年種植棉花35.58萬畝,盡管前三季度公司的每股收益只有0.06元,但是第四季度正是棉花采收和銷售的季節,根據目前的棉花市場價格,已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0%以上,因此2003年公司業績大幅增長已成定局。
而另外的一些農業上市公司因農產品價格的上升而獲益可能并不會體現在2003年度,反而體現在2004年度,比如種子類上市公司,因糧食價格上漲可能會提升農民的種植糧食熱情。另外,政府對糧食問題高度關注,強調了糧食安全問題,預計2004年政府將通過各種手段保證糧食的播種面積。受以上兩種因素的影響,對種子的需求特別是糧食種子的需求將會逐步旺盛。種子生產企業如亞華種業(000918)、隆平高科(000998)等將是直接的受益者。再比如北大荒(600598),公司以種植和銷售大量農作物為主業,但公司獲得的收入往往以承包收入的形式來實現。而今年的承包費在年初就已簽訂,變動的可能性不大。所以2003年公司的收益并不會出現多大的變化。而2004年,公司可能會考慮糧食價格上漲的因素提高承包費從而導致2004年利潤的增長。
第二大類是以農產品加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對這些上市公司而言,其影響的結果相對復雜。
首先是原料的漲價將導致成本上升,這是一個負面的影響。比如新希望,豆粕價格上升必然導致其主營業務成本的大幅上升,當然產成品的價格也會有所上升,仍以新希望為例,公司已提高了其飼料的價格,這就是一個正面的影響。再比如天頤科技生產和銷售食用油,盡管目前食用油的價格上升了20%,但其大豆成本上升了30%以上??梢?公司并沒有能力將成本的上升完全轉嫁給消費者。所以說最終影響農產品加工類上市公司利潤的是產成品和原料價格上漲之間的差額。通常而言,大型公司在成本控制和提升銷售價格方面更具控制能力。另外,對多元化經營的上市公司來說,無論最終結果是有利還是有害,其對利潤的影響都相對較小。
總體而言,農產品價格經歷了6年的不斷下跌過程,目前處在恢復性上漲的過程中,盡管維持10月以來的農產品價格快速突然的上漲的可能性不大,但在一個相對長的時間里,農產品價格有望穩步走高,農業上市公司的整體經營環境也有望逐步走出低迷的格局。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所有的農業上市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利好。
本版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本版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系。
(上海證券報 海通證券研究所 李明亮 袁國良 張宗 丁頻 韓振國)
文章來源于: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