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7-1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循環經濟是國際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實現模式。它強調最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表現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經濟增長方式。這種增長方式追求3R(reduce減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目標,以最小的資源環境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本文就推進麗水發展循環經濟,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作些探索與思考。
一、發展循環經濟是麗水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麗水是浙江發達省份的欠發達地區,最大的優勢是山好、水好、空氣好,生態環境處于全省乃至全國領先水平;最大的實際是經濟總量小,人均占有量低,經濟欠發達。麗水的這一市情決定了麗水肩負著加快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任務。要使麗水的發展既快又好,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是必然的選擇。
1、發展循環經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麗水經濟總量小,經濟欠發達,主要原因是工業起步晚,發展滯后。所以,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工業強市無疑是正確的。但如何發展?發展什么工業?是值得探索的問題。只有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循環經濟的理念來發展麗水工業,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工業經濟發展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產生的壓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資源與生態環境對經濟建設的物質支撐。
2、發展循環經濟是充分發揮麗水特色優勢的重要條件。一方面麗水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良;另一方面,工業不發達,經濟相對落后。這個實際告訴我們,麗水的工業發展剛剛起步,就如同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但以什么樣的理念和思路去畫,其結果是截然不同的。我們要選擇生態學的原理、循環經濟的理念來畫這幅圖,做到“資源減量化,污染減少化,再利用,再循環”,使麗水的特色優勢持續得到發揮,后發優勢進一步得到積聚,從而加快麗水經濟發展,使劣勢轉化為優勢,走出具有麗水特色的文明發展道路。
3、發展循環經濟是麗水破解環境容量制約的重要手段。麗水是錢塘江、甌江、閩江等六江之源,生態功能和地位十分重要。同時,麗水市區又是一個小盆地,四面環山,空氣對流性差,麗水這一特殊的生態地位和地理環境,決定了麗水的環境容量很小。面對有限的環境容量,要加快經濟的發展,只有在宏觀與微觀層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在工業園區層面推進生態園區建設,在企業層面推行清潔生產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以破解環境容量的制約,以最低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高的經濟效益。
目前,麗水循環經濟的發展尚處于初始階段,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一是許多傳統產業具有循環經濟的特點。如竹產業、稻田養魚、竹園養羊、桔園養雞和食用菌業等。二是在企業層面推行清潔生產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三是在行業和工業園區層面開展生態園區建設和推行清潔生產。四是在社會層面大力開展“綠色系列”創建活動。五是在區域層面,全面開展生態示范區、生態市、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建設。
二、麗水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建議
1、把循環經濟的理念作為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生態建設的指導原則。
一是在編制“十一五”計劃、產業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等規劃時,充分體現循環經濟理念,把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宗旨。二是把生態市、生態縣(市、區)、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與循環經濟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并以此為載體,不斷探索實踐,豐富、拓展循環經濟建設的內涵和層面。三是在選商引資中,從麗水優勢產業出發,構建和完善產業鏈,根據產業鏈建設的需要,明確優先招商產業,實施相應優惠政策,并通過產業鏈之間的轉移、轉換及虛擬園區建設,大力發展上下游產品,逐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的集聚效應,發揮綜合效益。四是鑒于我市產業基礎薄弱,不能局限于區域內的產業循環,需要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充分研究區域內外的產業關系,特別是要主動地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在這個大的循環圈內,找準我們的產業定位,實現最好的經濟生態效益。
2、積極轉變增長方式,做好“加減乘除”文章。“加法”就是要積極發展生態型工業、生態型農業、生態型旅游業,不斷擴大我市的經濟總量,提高我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所謂“減法”就是減少資源的消耗,減少污染總量的排放。“乘法”,就是要推進技術進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除法”,就是要按照“內聚外遷”的政策和要求,加快人口向城市城鎮轉移,向區外轉移,減少生態脆弱地區的人口數量。歸總起來,就是發展生態產業,努力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重要手段,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
3、突出重點,著力推進試點示范工作。當前要把試點示范工作放在首位,突出各領域的重點,找準項目,采取點(企業層面)、線(行業層面)、面(產業層面)相結合,區域、社會多層次全面有序推進。一是企業層面。重點是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創建綠色企業、環保友好企業。制定推進計劃,轉變環保管理方式,把過去只重末端管理向全過程管理轉變,落實各項激勵措施,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特別是對污染物超標排放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實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二是行業層面。重點是以水閣工業園區合成革行業及其配套的革基布行業廢氣、廢水回收利用的清潔生產、循環經濟試點,通過對產生廢氣的溶劑減量化和回收循環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固廢集中合理處置,達到“資源減量化,污染減少化,再利用,再循環”的要求,使之成為全省的循環經濟示范。其次是竹木行業在現有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拓展產業空間,增加科技含量,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成為具有麗水特色的循環經濟典范。三是產業層面。重點是通過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解決農業農村的面源污染。通過大力發展有機、綠色和無公害農產品,既消化大量的農家肥料,減少污染,又減少農肥、化肥、激素的使用量,使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農村畜禽業的發展,既是老百姓致富的主要門路,但污染又十分嚴重,解決農村畜禽污染問題也要走循環經濟的道路,“豬——沼——果(菜、魚)”模式就是典型的循環經濟,此外,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草腐性食用菌、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都是農業上很好的循環經濟模式,我市也具備一定的基礎,可以進一步示范推廣。四是區域和社會層面。重點是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置和資源化處理設施,積極發展廢物回收、處置與再生的環保產業,大力推進生態市、生態縣、生態鄉鎮村和環保模范城市等建設,繼續開展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醫院、綠色飯店、綠色家庭等“綠色系列”創建,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
4、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和政策技術支撐體系。一是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要使企業自覺“循環起來”,必須通過制訂政策為主的制度創新,如政府投入機制、生態補償機制、收費和稅收機制等。構建資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產環節的贏利模式,使市場條件下循環型生產環節有利可圖。二要構筑政策法規和技術支撐體系。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除國家制訂法律外,地方政府要依照法律法規制訂政策法規性文件,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發展。發展循環經濟還必須有強大的科技支撐體系。要依托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對關鍵性技術進行攻關。如水閣開發區委托浙江工大開展革基布廢水循環利用技術研究,廢水經處理后循環利用率可達60%以上。5、加強宣傳教育,營造發展循環經濟的良好氛圍。大力開展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干部、企業事業單位和公眾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的認識,大力推行綠色生產、綠色消費,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生產觀和消費觀。積極開展循環經濟重點技術的研究和攻關,推廣降耗
減污和綜合利用的先進適用技術。將循環經濟理念和知識納入基礎教育內容,做到以教育影響學生,以學生影響家庭,以家庭影響社會,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活動變成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逐步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