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7-1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山,還是那座山,卻處處洋溢著醉人的綠;水,還是那片水,卻時時涌動著誘人的清。近年來,棲霞市把集聚生態優勢、創造生態品牌作為興市、強市的根本途徑,全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果。
建設綠色家園
為建設現代化生態旅游城市,增強區域吸引力和競爭力,棲霞市提出了“生態立市”的戰略目標,全力改善生態環境。他們積極實施綠化工程,發動群眾在路旁、水旁、宅旁植樹,使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46.5%。在農村,他們開展了創建“生態型文明村鎮”活動,通過實施“硬化、綠化、美化、凈化”工程,著力營造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人居環境,使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3%,人均公共綠地9.7平方米。同時,他們還對白洋河、清水河等五大流域進行了全面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平方公里,為生態環境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良好的環境吸引了大批客商到棲霞安家落戶,今年1-6月份,全市實際利用內資15.2億元,同比增長51%。
打造綠色工業
近年來,棲霞市堅持發展工業與保護環境并重的原則,加大了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培植力度,積極推行清潔生產。該市立足果業大市的實際,在抓好果業生產的同時,建設各類氣調庫134座,總儲藏能力超過20多萬噸,按照“旺季存,淡季銷”的經營原則,實現了果品增值。同時,他們還建起了果品、畜牧、蔬菜等各類涉農加工企業600多家,拉長產業鏈,實現了農產品利潤的最大化。近年來,該市還抬高招商引資門檻,按照“環保第一審批權”的原則,先后拒批不利環保的國內外大項目30多個,關閉14家有污染的利稅大戶企業,并斥資1.27億元根治了近300個污染源。
發展循環經濟
棲霞是一個果業大市,人均一畝果,農民收入的80%來自果業。對某一經濟形式的依賴性越大,風險性就越大。為分擔風險,棲霞市堅持以特色資源為基礎,在鞏固提高果業支柱地位的基礎上,推進產業鏈條向前與畜牧業對接,向后拉動食用菌業的發展,實現了農業內部產業的良性循環,形成了一個多元化、復合型的生態經濟體系。畜牧業產出的大量有機肥,為果品和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提供了保障;果業每年產出幾十萬噸的果樹廢棄枝條,為菌菜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發展菌菜產業產生的菌棒廢渣又為果品和花卉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機肥料。截至目前,棲霞市的果、牧、菜三個產業農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到57%、12%、6%。
(馮寶新 胡國鋒 林成才)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