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現狀與發展戰略
發布時間:2007-11-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P> <IMG src="http://www.mushroommarket.net/file/upload/old/news/20071127163810.jpg"></P>
<P> 農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生產結構正在進行新一輪戰略性調整的新形勢下,食用菌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異軍突起,現已成為遼寧省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新的增長點。2003年遼寧省政府明確提出要實施“穩糧興油、漁牧倍增、特產翻番”發展計劃,省農業廳為此專門制定了食用菌翻番發展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了食用菌開發的工作力度,全省食用菌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BR> 一、遼寧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現狀<BR> 遼寧省食用菌生產的歷史比較悠久,20世紀90年代以后,全省食用菌生產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呈現產銷兩旺的好勢頭。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BR> (一)栽培面積快速增長?熏食用菌產量同步提高 <BR> 近年來,全省食用菌生產發展迅猛,栽培面積不斷擴大。2003年全省食用菌栽培面積達到11.95萬畝?熏總產量42.6萬噸,總產值達到12.68億元,純收益6.4億元。其中設施面積5.7萬畝,占生產面積的47.7%;設施栽培產量達到32.95萬噸,占77.34%。全省地栽面積2.22萬畝,產量6.8萬噸;袋栽數量達到5296萬袋,盤栽數量達到1.13萬盤。從地區來看,撫順市食用菌栽培面積達到4.4萬畝?熏總產量9.49萬噸,出口數量達到3.68萬噸,居于首位;大連市栽培面積為1.2萬畝,總產量為8.84萬噸,居第二位;鞍山市栽培面積為1萬畝,總產量4.67萬噸,居第三位;之后依次為:丹東市栽培面積為1.9萬畝,總產量為4.33萬噸;錦州市栽培面積為2.02萬畝,總產量為3.82萬噸。<BR> (二)品種結構不斷優化,產品質量逐年提高<BR> 改革開放以后,受市場需求拉動,遼寧省滑子菇、香菇生產發展速度較快,進而促進了食用菌生產結構的改變。代料栽培、地栽香菇、糧菇間種結束了食用菌栽培消耗大量木材的歷史,使食用菌生產栽培的綜合效益、多茬次效益大幅度提高。特別是代料栽培技術的推廣,使食用菌大面積栽培成為可能。平菇、雙孢菇、草菇、金針菇等各種菌類得以全面發展。隨著栽培技術的突破,冬蟲夏草也在遼寧落地開花。食用菌由過去只有黑木耳等幾個品種,發展到現在香菇、平菇、金針菇、滑子菇等十幾個品種;產量由過去的2萬噸,增加到42.6萬噸。從品種結構來看,香菇產量為11.87萬噸,占食用菌總產量的27.9%;平菇產量11.60萬噸,占食用菌總產量的27.23%?鴉滑子菇產量為9.32萬噸,占食用菌總產量的21.88%;雙孢菇1.1萬噸,占2.58%;金針菇353噸,木耳3110噸,其它品種合計8.4萬噸。<BR> (三)生產布局逐步優化,服務體系日臻完善<BR>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和結構調整,遼寧省食用菌生產布局不斷優化,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初具規模。以阜新田園為代表的褐菇生產基地,以新賓縣、寬甸縣為代表的地栽香菇基地,以岫巖縣、喀左縣為代表的滑菇出口基地,以海城市為代表的花菇出口基地,城市遠郊栽培平菇、金針菇的產品基地,以邊遠山區和大棚栽培香菇、滑菇、黑木耳為主的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并取得了較好的規模效益。與此同時,全省已經基本形成了以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主體,以縣鄉繁育生產用種的菌種生產格局,全省生產各級菌種的單位已達40多家。食用菌技術服務隊伍不斷壯大,人員素質不斷提高,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栽培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BR> (四)產品市場前景看好,加工企業正在崛起<BR>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對健康的日益關注,國內外市場對食用菌的需求量也呈上升的趨勢。目前省內大城市鮮菇需求不斷上升,沈陽、大連等較大型的批發市場,市場鮮香菇日批發量平均達12噸以上,鮮平菇25噸以上,比1999年同期增加25%以上。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全省食用菌銷往省外數量為19.7萬噸,出口數量為7.03萬噸,主要出口品種有鹽漬平菇、鹽漬滑子菇、干香菇、金針菇、S級姬菇和鮮香菇、褐菇,出口前景十分看好。平菇產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國第一。目前,阜新田園公司已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05萬元,年內可完成標準栽培車間36個,有效栽培面積21000m2?熏年產量可達2000噸,年產值4000萬元,創匯500萬美元。沈陽中天生物有限公司、撫順市金川食品有限公司、岫巖食用菌加工廠、喀左縣食用菌廠、東北香菇市場、遼東香菇市場、撫順三義等以流通、加工為主的企業群體正在發展壯大,為全省食用菌產業化的發展開創了新途徑。<BR> ?穴五?雪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促進農民增收作用顯著<BR> 許多農民靠發展食用菌走上了致富之路,年收入超萬元已經很普遍,收入10萬元以上的也不足為奇。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農戶已經達到10萬戶左右,戶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在一些地區,食用菌已經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在致富典型和良好效益的引導下,農民學習食用菌栽培技術、發展食用菌栽培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許多農民自發地外出學習技術,引進菌種,出現了一戶帶四鄰,四鄰帶全村的良好發展勢頭。<BR> 二、食用菌生產面臨的主要挑戰 <BR> 目前全省食用菌生產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BR> 一是食用菌品種比較單一,產品質量不高不穩。雖然與以前相比,新近發展了一些新的菌種,但在一些地區,食用菌菌種單一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主要集中在平菇、香菇、滑子菇、雙孢菇、木耳等幾個品種上,約占全省食用菌總量的90%以上,除褐菇生產開發速度較快之外,新菌種引進和開發工作進展相對比較遲緩,很難適應市場多元化的需求。同時,部分地區的食用菌生產規模小且分散,生產技術較為落后,導致產品質量不高不穩,不僅浪費了資源,生產效益也比較低。<BR> 二是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菌種質量參差不齊。盡管遼寧省于近年千方百計采取措施強化食用菌服務體系建設,但由于食用菌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生產管理體系尚未完全理順,各地區普遍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目前食用菌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由于技術指導不到位或農民不按技術規程操作,導致生產失敗的問題經常發生。同時,菌種市場比較混亂,質量參差不齊,坑農害農事件也屢有發生。<BR> 三是食用菌加工業發展緩慢,產業化發展步伐滯后。目前,全省許多地區在實際工作中,就生產抓生產,對產后加工、儲藏等問題研究的不夠,食用菌加工業發展慢,初級產品多,精細加工包產品少;在加工企業中,中小型企業多,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大企業少;在產品銷售方面,依靠外地企業銷售多,自主建立銷售企業的少,且缺乏名牌意識,沒有能夠在市場上更多地樹立起自己的品牌。<BR> 四是食用菌生產發展很不平衡,地區之間差異較大。雖然,遼寧以東部山區為主的一部分地區已經將食用菌產業作為生產結構調整和發展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下大氣力予以重點扶持和組織開發,但在一些地區食用菌生產尚處在農民自主發展階段,還有一些地區食用菌幾乎是空白點,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省食用菌生產的快速發展。<BR> 三、發展目標<BR> 遼寧省政府已經制定了食用菌翻番發展行動計劃,以2002年為起點,利用5年的時間,實現食用菌生產面積、產量和產值翻番。其中2004年,全省食用菌面積計劃發展到13萬畝,總產量44萬噸,總產值14億元;2005年,全省食用菌面積計劃發展到15萬畝,總產量51萬噸,總產值16億元;2006年,全省食用菌面積計劃發展到17萬畝,總產量56萬噸,總產值18億元;到2007年,全省食用菌面積計劃發展到19萬畝,總產量62萬噸,總產值18億元。全省食用菌行業要實現“四個十”,即重點建設十大食用菌生產基地,發展十大食用菌龍頭產業基地,建設十大菌種生產基地和實現十個食用菌生產億元縣。<BR> 四、工作重點和主要措施<BR> (一)工作重點<BR> 突出四個方面:一是加強集中產區的縣級菌種繁育能力,提高縣級菌種廠直接服務于生產的菌種繁育能力和地區二級菌種繁育能力,為縣級菌種繁育提高二級菌種支持;二是進一步優化食用菌生產布局;三是制定和推廣應用食用菌菌種標準和菌種質量標準,規范食用菌菌種質量;四是加強食用菌菌種質量的監測和檢測機構建設。<BR> (二)區域重點<BR> 根據全省食用菌的分布特點和自然條件特點,在區域布局上,應重點發展兩頭,帶動中間。按照三個發展區域和一種栽培模式組織生產。<BR> 三個區域,即以東部溫濕帶菌類生產最適宜區、西部半干旱代料栽培適宜區和中南部平原邊線結合菌類生產綜合區。<BR> 一種模式,即積極推廣以地栽菇類和糧菇、菜菇間作為主體的農田食用菌生產。<BR> 1、集中發展“三個區域”<BR> ⑴東部食用菌生產區。東部山區是溫濕帶菌類生產最適宜區。充分利用東部山區地域廣闊、氣候濕潤、資源豐富、品種多樣、營養料豐富充足、菌類產品質量好的優勢,突出重點,加快發展。①加快東部菌類資源的保護性開發。根據國際市場對野生蘑菇的需求,擴大現有的菌類資源人工栽培,實行野生家養;②以寬甸、岫巖、新賓、清原為重點,加快以香菇、滑子菇、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開發,將整個東部山區建設成為香菇生產基地;③加強菌種生產繁育基地建設。在東部地區建設一個全省最大的食用菌菌種生產與繁育基地。<BR> ⑵西部食用菌生產區。西部地區是半干旱菌類代料栽培適宜區。要把食用菌作為西部地區扶貧開發的一項重要內容,走扶貧開發的路子。①充分利用西部地區的麥秸、棉秸、棉殼等農業副產品資源進行代料開發,發展適合西部地區秸稈類栽培的雙孢菇、草菇等菌類生產;②發展適合市場需求的專業菌類生產。重點發展滑子菇、雙孢菇、平菇、黑木耳、金針菇等;③建設二個菌種生產基地,提高菌種生產質量。 <BR> ⑶中、南部平原生產區。充分利用中、南部平原大中城市高度密集,食用菌消費量較大,交通便利、距港口較近等優勢條件,重點發展以特色食用菌為主的產業化生產。推廣海城市中小鎮的香菇產銷出口的產業化模式和城鄉結合型的生產與消費模式。圍繞公路邊、鐵路邊和城市邊,實行規模開發,推進深加工業的發展,建設一批高標準的食用菌高科技示范園區,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科技優勢,走科技開發之路,努力擴大出口創匯。同時,以沈陽、大連、鞍山等地為重點,發展香菇、平菇等供應城市為主的鮮銷種類和冬蟲夏草等保健類食用菌種類。<BR> 2、推廣一種模式<BR> 即地栽菇類和糧?穴菜?雪菇間作等方式為主的高效益生產模式。在全省的主要糧食產區,結合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改變單一的糧食生產結構,發展地栽菇類、糧菇間作和菜菇間作等高效益種植模式,提高糧食產區種植業的綜合效益。 <BR> (三)主要措施<BR> 1、加強食用菌專業化生產基地建設<BR> 根據當前全省種植結構調整的需要,全省食用菌行業要實現“四個十”,即重點建設十大食用菌生產基地,發展十大食用菌龍頭產業基地,建設十大菌種生產基地和實現十個食用菌生產億元縣。同時加強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設,在東部山區建設地栽菇類示范基地,比如地栽香菇、平菇,糧菇間作、菜菇間作、果菇間作等示范基地。省農委設立食用菌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東部山區9個縣優先發展食用菌生產,重點加強食用菌繁育基地和生產示范基地建設。通過菌種基地建設,提高供種能力和菌種質量,通過專業化基地建設,帶動名特優新品種的開發。要在搞好香菇、銀耳、金針菇等生產開發的同時,重點抓好金針菇、花菇、雙孢菇等適合國內和國際市場需要的品種開發,穩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穩定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形成批量。<BR> 2、強化菌種質量監測檢驗體系建設 <BR> 在4年內,將建設并完善省食用菌質量監測中心。省食用菌質量監測中心的職能是監督檢驗全省各菌種生產單位的菌種生產質量,檢測食用菌產品質量和菌種質量狀態檢測,檢驗食用菌菌種生產單位生產條件。省食用菌質量監測中心將作為省農業廳的職能部門,接受省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進行質量檢驗認定,其檢測結果具有法律效力。<BR> 3、加強新技術研究和推廣體系建設 <BR> 首先加強食用菌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提高全省整體科研實力,建設一支技術過得硬的科研隊伍,搞好技術儲備;其次,加強技術引進和技術交流工作,及時引進和推廣先進的菌種和栽培技術,加快技術更新;第三,抓好重點技術示范區建設。通過建設高標準示范區,樹立食用菌技術樣板,引導和輻射周邊地區提高技術含量;第四,抓好技術培訓工作。要切實加強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適當調整服務方向,利用農業部門現有的技術力量和培訓條件,強化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在科技之冬和科技之春培訓中要增設食用菌的課程,不斷提高食用菌產業大軍的科技素質,走科技振興之路。<BR> 4、加強龍頭企業建設,推動食用菌產業化發展 <BR> 采取“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方式,走公司加農戶的發展道路,積極推進規模經營,加快低水平的小生產模式改造,實現與大農業并軌,與國際、國內大市場對接。積極培育和扶持食用菌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食用菌加工企業和專業化經銷企業,實施名牌戰略,通過樹品牌,創名牌,努力擴大我省食用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名牌產品和優質產品的比重。加強食用菌市場體系建設,完善市場功能,特別是解決市場的季節性閑置問題,通過發展食用菌包裝、加工、貯藏、中轉等服務,提高市場的服務功能。逐步建立全省食用菌產銷信息網絡,向生產經營者提供真實、客觀的市場供求信息。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使遼寧省食用菌產業化發展到一個新水平。</P>
<P> </P>
<P> </P>
<P align=right>編輯:黑子</P>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