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食用菌生產作為農民致富的項目,越來越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但在產品銷售上卻存在一些誤區,走出這些誤區,可以使產業健康地發展,更好地為三農服務。
一、走出物稀不愁賣的誤區。許多食用菌種植戶認為,他們所種植的“珍稀品種”就是別人沒有的品種,市場價格一定會高,一定能售出,實際上,所說的珍稀菇品,只是人工大面積栽培較少、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品種,并不是市場上最珍貴的商品,另外,任何一種新產品的上市都需要市場及消費者的認知與認可過程,不論是反季節,還是珍稀菇品,都需要在選擇品種前做好市場的調查和市場宣傳工作。
二、走出賤賣俏不賣的誤區。按著食用菌市場的劃分,我國食用菌市場分為產地市場和銷售市場,產地市場沒有貨,并不意味著全國其它地方都沒有貨,產地沒有的產品,在銷售市場就可能有。食用菌產品作為農產品受地域和氣候影響,由于我國氣候特征的多樣性,反季節農產品利用設施人為改造農作物生長環境,但它只是在一定地域內獨占區位優勢,打了時間差,黃金銷售時段非常有限,多則半月、少則一周,錯過此時段,不是與南方生產的高溫菇品撞車,就是趕上其他地方的銷售末期,對價格沖擊很大。因此,廣大菇友一定要認清銷售形勢,適時采摘,以獲取最高效益,切莫攀價、跟風、囤貨待銷,人為地造成某一種農特產品上市高峰,導致價格下跌,出現賤賣俏不賣現象,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三、走出貪利不守信的誤區。誠信是每個公民應具有的最起碼的道德。然而,訂單菇品不給訂單商的事卻時常出現。那些種植戶往往言而無信,誰出的價高給誰,只顧眼前的蠅頭小利,殊不知類似的一錘子買賣得的是眼前利益,失的卻是一個人的信譽。失去了信譽的菇品基地,客商不會再光顧,等待廣大農戶的將是萎縮的市場、積壓的菇類產品。
四、走出“原裝”不好賣的誤區。目前,食用菌銷售中最怕的就是弄虛作假,以硫磺等添加劑把天然的“原裝”產品人為進行“美化”,怕的是“原裝”不好賣。更有甚者,在產品中放入沙子、加上涼水、使本來綠色天然的產品變成了“有毒”產品。食用菌產品作為綠色食品,應該是純天然,無污染,人為地改變基外觀只能害人害.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