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7-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云和2萬段廢菌棒二次利用長出鮮菇
降低生產成本 減少資源消耗
本網訊:浙江省麗水市云和縣金農珍稀菇專業合作社用廢菌棒育種的2萬段珍稀菇,已覆土下田8天了。撥開細細的一層覆土,看到鮮菇正茁壯地生長著。
“用廢菌棒生產珍稀菇,每段成本只要0.7元,相比于新做的菌棒,每段成本節省0.8元左右。”望著即將長成的2萬段珍稀菇,合作社負責人劉明興奮地說,2萬段珍稀菇再過10天左右可以開始第一次采菇,按每段產菇1公斤,時下每公斤15元左右的價格出售,可比收入能提高一倍。
廢菌棒的利用一直是困擾云和食用菌產業循環發展的一個難題。作為食用菌生產大縣,云和每年生產6500多萬段食用菌。按照傳統的生產模式,菌棒培育出食用菌后,盡管還有養分卻都當成了廢物丟棄,有的被當作柴禾付之一炬,有的被扔到村前屋后,既浪費林木資源,又污染環境。
去年,金農珍稀菇專業合作社打起了廢菌棒的主意,他們請來食用菌專家陳可義,把實驗室搬進菇棚,研究廢菌棒二次出菇。今年,經過多次試驗,合作社利用廢菌棒生產出了高產的珍稀菇。
根據試驗步驟,利用廢菌棒栽培珍稀菇,先要對廢菌棒進行清理,再經過粉碎機粉碎;然后在粉碎的廢料里摻進少量新料,重新袋裝后放進滅菌灶里常壓蒸汽滅菌;將滅菌消毒后的袋料放進接種箱或接種室里進行無菌接種;出菇的管理和采收同用新料栽培時的操作方法一致。試驗數據表明,用廢菌棒育種食用菌的生物轉化率在80%以上。
云和縣農業局的吳巖課向記者算了筆賬:袋料食用菌每袋用1公斤木料,2000袋就需1立方米的木材,2萬袋珍稀菇能節約近10立方米的木材。
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譚琦說,廢菌棒二次利用不會降低食用菌產量,這項技術值得推廣。金農珍稀菇專業合作社用廢菌棒栽培的豬肚菇、金福菇等珍稀菇,一般在每年的5月至10月生產,不僅投產時間短,而且填補了普通菇種的生產“空白期”,對于調整食用菌生產結構、做強食用菌產業大有裨益。
短評:農業生產要多算算效益帳
廢菌棒二次利用栽培食用菌,既能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又能“變廢為寶”節省木料資源,還能達到豐產豐收的生產目的,云和之所以利用廢菌棒生產食用菌,就是算明白了一筆現代食用菌生產中的效益賬。
實踐已經不止一次地證明,實行農業由粗放到精細的生產方式的轉變,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農業走生態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就要多算算農業生產中的效益賬。
農業生產的效益賬其實是一本綜合賬。首先要算一算經濟賬,要把能否推進農業生產力發展、能否促進農民增收,作為檢驗農業生產方式、生產技術、投入產出比的經濟杠桿;其次要算一算社會效益賬,要發展節約資源、低污染排放的新型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產出率、資源利用率以及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的社會效益和競爭力;再次要算一算生態賬,要大力發展環保、安全的循環農業,采取實用技術和利益調節機制相結合的辦法,讓農業生產發揮出生態保護作用,實現生產和生態的和諧統一。
作為“中國生態第一市”,麗水的農業生產更應該多算算效益賬,從而不斷推進傳統農業改造,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不斷發展農業生產力,促進現代農業、生態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