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7-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時下正是食用菌大行其道的時候,各地的蘑菇種植“大王”更是層出不窮。浙江江山的徐裕安在食用菌種植領域打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靠的是一套多年總結出的適應市場的經驗。在種植上規模的同時,更注重品種的搭配,根據市場需求,隨時調整品種,調整種植時間,自始至終貫徹“人無我有”的法則,搞反季節種植,銷售情況自然樂觀。在掌握了市場需求規律的同時,老徐也不放松種植技術的改進和管理實踐,通過訂閱報刊,及時了解市場信息和技術進展,根據他人的種植經驗,結合自身實踐,逐步改進種植技術,采用一個個興菇措施,從而獲得高效益。
致富事例
浙江省江山市雙塔街道的“菇王”徐裕安去2007年度種植猴頭菇、秀珍菇、白菇共62萬袋,獲凈利40萬元,全家4口,人均收入10萬元,成為農村創收致富佼佼者。
徐裕安今年42歲,1988年他借了幾千元錢,種1萬袋黃金針菇,頭一年獲利4000元,打響了致富第一炮。20年來,老徐從沒停步,現正建有菇房面積5000平方米。他每年要花1000多元訂閱各種報刊,從中了解各地食用菌市場信息和種植林木,根據外地經驗,結合自身實踐,逐步掌握一套科學興菇措施,從而獲得種菇高效益。
從多年種菇實踐中,徐裕安摸索了一套如何適應市場經驗。早白菇最早上市,開始價格不錯,但他種菇基地是在平原,一般氣溫較高,缺乏種早白菇條件,而種中菇是菇市最集中上市季節,一般價格偏低,而抓住早、中菇逐步減少的機遇,加之,隨著天氣變冷、吃火鍋的人增多,白菇作為佐料需求量大。因此,他果斷地種植遲菇。去年他到11月初才開始種植,比別人遲幾個月,到12月中旬頭茬菇才上市,那時氣溫已很低,他所銷售鮮菇最低價每公斤7到8元,最高價達15至16元。徐裕安說,效益好是碰上冰雪天氣好運氣,其實是他有一套善抓機遇的本領。
根據“人無我有”的法則,徐裕安從2002年起就開始發展猴頭菇,近幾年來都種植50萬袋,是江山唯一的猴頭菇種植大戶。開始時,他把猴頭菇運往廣州銷售,后來他從網上看到臺灣有家收購猴頭菇公司,售價比較合算,他就與該公司聯系實行訂單收購,把加工品通過代理商銷售給該公司,這樣每袋猴頭菇都可獲凈利0.5元,每年獲利25萬元。
為了使場所設備不閑置,徐裕安去年開始種植10萬袋秀珍菇,白菇和猴頭菇采收結束,到5月份剛好秀珍菇上市,10月秀珍菇“下山”,又著手種植猴頭菇白菇,這樣三菇輪轉、循環反復,實現了全年有菇種,月月有收入。他為夏天種好秀珍菇,不斷改善生產環境,增添先進設備,如熱天降溫采用屋頂使噴灌,菇房內使用增濕機。以此增加產量、提高質量。他去年種植10萬袋秀珍菇,獲純利10萬元。
徐裕安自己種菇致富,還帶動本村村民增加收入,每年要雇10多個長期工,70多個臨時工,一年內幫助農民增收20余萬元。
編輯:皮皮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